我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发现发言代表集中在时尚类、教育类、公益类的领域,我希望在明年或者后年,越来越多的在这个论坛上发言的女性代表,应该是现在所有企业和各个社会角色中的一个镜像分布,这样一个镜像分布应该取决于大家的能力、知识结构、企业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哪方面性别集中的企业。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直播,才能不断成长,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拥抱生活的不确定性。 在我17岁的时候,选择休学一年,去美国东海岸的一个小城念高中,也就是现在提到的”GAP YEAR”, 那时候,相比很多同龄人很确认自己在哪个大学念书,在哪个城市念书,念什么?三体里面有一句话:知道在哪,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不知道在哪,才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一方面,我在纵向没有循规蹈矩的往上走,但横向上,我其实非常享受这种拓宽的视野,平行的开阔,而不是循序渐进的成长。不确定性有时带给你另一种选择的契机。 25岁那年,我第一次参加美国的律师资格考试,没考过,同时我还面临着失去工作的风险。我那时候一边准备考试,一边申请英国几所学校的访问学者,我给那时还是男友的老公打电话,我说咱俩可能很难继续下去,我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我要去欧洲了。那时候我心里虽然挫折感很强,不过也有一点点隐隐的期望,我想这意味着我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也许我能够成为一个文艺女青年?也许我能够成为一个新媒体的创作者?也许我能够成为一个老师?也许我能够开一个海淘店?那个时候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是重新的选择的机会。后来我的二次律师资格考试通过了,所以我还是继续做律师。 但是做律师做了不到10年的时候,我又有了一次职业重新选择的机会。而每一次在对待不确定性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从零开始,不要给自己设太多的假设和预设。我加入头条和我从律师事务所加入UBER的时候,都说不要给自己设很高的目标,哪些经历可以让自己看得更远、站得更高?哪些经验也许会变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包袱?我觉得,大家最好从零开始,不要带入过去太多经历。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觉得最有迁移性的是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因为每个企业的基因都不一样。人们容易依靠表面的一些事物的相似性和惯性去做判断,容易忽略底层上其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公司的积累、创始人的DNA、公司本身的商业模式的不一样等等。每一次充满不确定性的重新选择,最重要的就是从零开始。 当我加入头条的时候,我和头条的CEO说,我希望从最熟悉的领域带最小的团队,抱着学习的心态去了解这家企业,重新适应这家企业。 从零开始,还是对自己过去经历保持更客观、更清醒、更平和的心态。滴滴和UBER合并以后,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成败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和教训,我想得不是很清楚,有些想法也不成型。反而我在头条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再往回看自己那段经历,才有了很多更深刻的认识,开奖,比如对当时的市场竞争、中国互联网企业和美国互联网企业不一样的地方的理解。回想那段经历,我特别欣赏我一个朋友说的话,说“外面看起来是财富,当事人行动起来是为了利益,但其实内心充满了感情”。 每次在重新出发的时候,其实都意味着曲折,弯曲的道路。我喜欢的不确定性不是这种迷茫、徘徊的不确定性,而是在往上走的情况下,往前走的享受过程,不设边界和目的。不久前,我去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爬山,得到了不少感想: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谈不上爬山爱好者,但是更多的爬山不是攀登珠峰,不是只有到最高点的终点才有风景和征服感,而是过了这个山还有另外一个山,道路弯弯曲曲的,不是走到山顶才能够看风景,其实每一次曲折和拐角处都是风景。 第二,理解企业中角色的不确定性。 创业企业,特别是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很难有清晰的职务和定义,这是由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环境造成的。 招人时,我们常说要画大饼,让候选人看到前景。这不是忽悠,而是实事,因为你其实是做饼的人。这个饼的大小,由你的能力、潜力和耐力决定。这块面,究竟是馄饨皮儿、馅饼还是一张披萨饼,都由你来决定。轮岗、换岗,不断尝试新任务、新领域、新地域,饼能撑多大,在一个高速发展、永远事情比人多的公司,是你自己决定的。你应该积极参与不是你岗位的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给你的边界,定义,通过不断做事情、提出新的想法、尝试新的事情来重新定义自己在公司的位置,提高你的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和耐力。我永远鼓励那些有新想法,或者说”异想天开“的人,希望他们可以有一个好平台和坏境可以尝试和实践它们。即便结果证明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但过程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当然,对齐大目标是前提。 第三,拥有平衡的心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