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游“国标”,旅行社的态度不尽相同。大部分旅行社认为执行难度大而抱有抵触情绪。一些旅行社表示,如果老年人在70岁以上,需要提供健康证明、亲属陪同或必须购买保险。更有一家旅行社直接表示,不接收70多岁的老年人出境游,“很多项目他们玩不了”。 除了在服务执行难度上的担心,更多旅行更加关注新规带来的成本提升,旅游团品质逐渐提升,这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旅游从业者都是乐于看到的。但担忧的是,作为新规实行的阵痛期,市场的竞争还没有完全有序开展,旅游成本会随之提高,这对价格敏感的老年人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年旅游团的价格有所上升,而这也是老年人和旅游企业最难达成共识的地方。 从市场营销状况看,多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目前老年人的消费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不少人还是非常看重价格。价格低廉的旅游团往往比严格按照《规范》配备设施但价格略高的旅游团更受欢迎。 在执行层面,《规范》还具有模糊地带,使得相关企业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选择执行较为轻松的方案。例如旅游产品中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夕阳红旅游产品,也有普通的旅游产品。该《规范》在标准夕阳红旅游产品中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但普通旅游产品参与者既包括老年人也包括年轻人,那么这类旅游产品是否需要执行这一规范并未明确规定这就使得旅游企业有了可操作空间。 针对目前《规范》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还是需要市场经过阵痛期,完成老年旅游由单纯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品质过渡,协调好服务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规范》本身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也没有惩罚措施,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并未对旅行社形成约束。要落实老年游新国标,还需要旅游主管部门以及执法机构引导旅行社将新规落实到实际的合同文本中,开奖,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三、解析出行特征,看市场现状1、老年人有强烈出行意愿和出行能力 根据调查,如果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81.2%的中老年受访者表示愿意去旅游,明确表示不愿意去旅游的仅占9.7%。 主观上,老年人有强烈的出行意愿。客观上,数据显示,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中老年旅游者占比57.8%,其中月收入超过7000元的高收入者占比31.3%。 一二线城市等经济条件较好区域是目前老年旅行者最主要的出发地。 2、老年旅游具有“高频长线”、错峰出行特点 由于老年人退休后,时间上更为宽裕。其出游时间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错峰”趋势,出游时间多集中在3-6月和 9-10月。相对于主流旅游市场高峰期集中在10月和春节,老年出游月间差异相对较小,集中出游状况较不明显。 消费动机方面,相对于大众旅行市场,假期来临等客观因素对其旅游推动作用较小;商家促销、朋友推荐、甚至是阅读游记等主观冲动型因素成为了老年出游的重要原因。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实际出游消费情况似乎更加符合“说走就走”的理想状态。 在较为自由的时间状况和经济基础的支撑下,老年人的出游频次、消费都较高,并且更加偏爱中长线游(出游天数超过三天),平均游玩时长为4天,出游平均频次为2次/年。 3、成行渠道仍以传统旅行社为主,线上靠孝心游 老年银发游的成行渠道,旅行社仍然占据着绝对主导:旅行社及其渠道贡献了70%左右的老年游客流,传统旅行社门店是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占比近60%。 老年人更偏向于线下预订,电话预订以及门店预订占总量的62%,而移动端APP预订更多由子女代为完成。 四、旅游厂商各显神通卡位 中消协发布的“银发人群愿意花多少钱用于旅游”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愿意拿出全年收入的15%去旅游,较从前有大幅提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