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观展:多年共生的运营商和设备商,即将迎来最后的同舟共济? 2017-07-09 18:12来源:钛媒体 原标题:MWC观展:多年共生的运营商和设备商,即将迎来最后的同舟共济?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久前,2017世界移动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简称MWC)在上海召开,盛况空前。七个展馆塞得满满的,到处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与以往观展不同,这次我不再是中国移动的视角,所以也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比如设备商与运营商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运营商与设备商的共生 通信的基础,来自于设备制造商。 无论固定电话、数字交换、光纤传输、移动通信,还是更多的新科技发明,它们创造出来之后,正是通过设备制造商们的努力,实现了通信和信息服务的产业化、规模化,把产品推向全球各地,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了互联互通。 通信的发展,也离不开运营商。 从贝尔创立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再到为打破垄断拆分AT&T;遍布各地的运营商,又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兼并整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是全球范围通信基础设施大发展,最终成就了"天涯若比邻"。 设备商做的,主要是产品研发和优化,以及面向运营商的技术推广,是B2B模式;运营商购买设备制造商的设备产品,以属地模式进行建设、安装和集成,并开展B2C或者B2B运营。 最终,形成了这样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商把通信设备销售给运营商,运营商将通信能力提供给最终客户;客户向运营商支付通信费,而运营商向设备商支付采购和运营费。 简单来说,运营商是设备商的衣食父母。运营商依托通信网络运营持续赚钱,设备商才可能持续获得收益;反之,如果运营商生存状态不佳,就没有更多的资源和动力建网买设备。 在通信大发展的时代,通信能力供不应求,有通信网络就能赚钱。于是运营商从通信设备商购买大量设备,尽全力把网络建起来,有了客户就能让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溢;相应的设备制造商的日子也非常好过。 于是我们看到,依托技术驱动,产业持续演进。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信,从话音到短信再到数据流量,从模拟移动电话升级到2G、3G、4G,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通信和信息服务的花样越来越多。 天花板出现了,怎么办? 但是,设备商支撑着运营商把网络建好了,运营商就能赚到钱么? 以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那时候通信能力供不应求,有牌照,能建网,就不愁收益。 但如今,从客户兜里掏银子却越来越难。 在解决最基本的通信需求之后,尽管网络技术不断演进,配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客户体验不断改善;但是要想说服客户多交钱,可真没有那么容易。 运营商的市场竞争,本来就越来越激烈,当通信的总体市场规模达到饱和,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运营商无法再获取增量客户,企业的收益也就接近了天花板。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窘境:运营商花大笔资金进行网络升级改造,但却不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经营前景堪忧。 目前,全球的运营商的发展都接近了天花板:一方面连接越来越廉价,另一方面OTT又在步步紧逼,几乎所有运营商,都在为寻找突围路径而忧虑。 问题是,如果运营商都活不下去了,谁又来和设备商做生意? 这种情况,从3G时代开始出现,在4G时代引起关注。面对即将到来的5G,通信圈忧心忡忡。 设备商对未来的期望 事实上,设备商一直不遗余力,希望帮助运营商找到赚钱的路径。 首先,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新业务的拓展空间方面。 可以看到,每次设备商推动技术和产业升级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为运营商找到"杀手级应用",atv,在各种展会和高大上的营销活动中,经常能见到设备商在展示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它们甚至自己下场来拉动产业链,建立产业联盟,目的是让运营商看到网络升级的价值,做出采购的决策。 另一方面,就是支撑运营商赚钱,能使运营商转型。 设备制造商的优势在于全球视野,有条件将运营商的先进经验或成功案例,或复制或移植到其他运营商那里。 所以在运营商眼里,设备商不仅提供了通信设备,也是业务运营和企业经营的重要合作伙伴;设备商带来的不仅是产品,还有堪比保姆的咨询与服务。 你可以看到,在通信展会上,通信设备商的展台布置和内容展示基本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