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不完全统计表显示,今年以来,联通已经和多达21个头部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卡了。腾讯系应用加游戏、支付宝、京东、百度、淘宝、微博、滴滴、今日头条、B站、美团、饿了么、同花顺、映客、花椒…… 按照卡的性质,这些专属流量卡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集中在视频、直播产品中,属于免流系,使用这类流量卡不仅有相对低廉的数据资费,而且能在各自App内实现免流量使用;另一类则属于交易平台的补贴型流量卡,京东、百度、淘宝、滴滴、美团、饿了么,atv,基本都是完成一笔订单送一笔流量,而基础的流量资费也足够实惠,以京东为例,16元月租的小强卡就内含了1G流量。 联通专属流量卡起于去年9月和腾讯的合作,打出腾讯系应用免流量的大王卡在当时就引人侧目,而根据联通2017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联通总的4G用户数量在一季度就增长了2200万,也许正是吃到这个甜头,进入二季度后,推出各个头部应用的专属流量卡就成为联通工作的常态。 4、 联通要市场,用户要降资费,企业要牢牢圈地,三者共同促成了专属流量卡的繁荣。 此前,各大运营商曾以定向流量之名为各大App推出付费免流套餐,比如听歌软件包月免流以及应用商店部分应用免流下载等等,按照通信行业的说法,这种流量配置方式叫后向流量,各大应用厂商需要向电信运营商采购流量,然后再以一定规则分配到用户手中。 在移动互联网初兴的时代,这种向运营商购买流量的做法蔚然成风,但是进入新阶段之后,以如此优惠的力度补贴用户已经不合时宜,毕竟,在这种交易中,运营商作为卖方占据绝对话语权,出售流量的做法也在无形当中损失了自己的利益。 2017年兴起的专属流量卡潮流,其性质已经切换为穷则思变的运营商向头部移动互联网企业兜售解决方案,对那些转入精细化运营的App而言,这是保证留存和活跃的一剂良方,在物理手段上捆绑忠实用户比在内容和产品上多琢磨心思要省事不少。 各大App在一定的入口位置推广专属流量卡 而专属流量卡的市场,也结结实实瞄准了用户的第二个卡槽。 指望老用户废掉旧卡换一张全新的卡并不现实,以前用户换卡还只是通讯录的羁绊,现在 ,基本上所有的App都得用手机注册了――这在网络实名制实行之后更甚,你换一张卡,除了得像2G时代挨个给通讯录朋友发你换新号的消息,还得一个个改你在各家App的注册信息,这当中,以银行、券商为代表的国企互联网产品,往往是更新一个号码还得往柜台跑一趟。换卡的成本太高了,这也是为什么在通信运营商不给老用户降资费的底气――你没有办法承受换这张卡的损失。 好在中国风行双卡双待,一个卡作为主号,一个卡作为流量卡已经成为标准配置。移动通信市场随着智能设备增长的停滞也进入下半场了,用户的第二卡槽,已是运营商眼中为数不多的拉新增长点。 这种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角色换位令人玩味,早年正是因为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启动了梦网计划这种SP业务,才救活了当时处于不知如何盈利、在互联网泡沫中沉沦的的腾讯、网易、新浪们,而现在,时代变了,到了出手帮帮老大哥的时候了。 在A股停牌半年的联通已经提交了自己的混合改制方案,坊间流传,在这份方案中,BAT可能会作为股东入股,不管最后是否入股,联通和各大互联网企业在专属流量卡上的合作已经足够有诚意。 毫无疑问,在中国的流量资费进化到台湾、韩国那种接近免费状态的时间窗口前,专属流量卡还会继续席卷各大App,只不过效力会逐渐递减罢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