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功能的意义,我个人理解,非常有限。因为快手不算一个中心化的产品,里面的关注的人,还不算是明星,不至于到一种“八卦”的地步。这个功能的目的更像是社交,不过做得非常的浅,而且社交的场景不足,需求也很弱,但快手将其放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我个人还是感觉有优化的空间。 5、搜索 搜索的入口算是二级入口,功能上包括对用户、标签的搜索。 搜索交互的角度去看两种搜索: 用户搜索是针对用户的名称,输入关键词后即可显示关键词相似的用户名称。这种搜索的需求意义不大,场景也是比较狭窄,原因是:用户出于什么动机会去搜索用户名?用户名的真的代表该用户的内容吗? 标签搜索是针对视频内容的标签,输入关键词后,会首先推荐出相似的标签,用户选点某个标签后才出现搜索视频,这个用户带来了选择思考费力和流程的操作成本;并且搜出的视频量比较小,并且存在大量不准确的搜索结果。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快手的搜索其实非常不好的。这也可能是快手隐藏搜索功能一个原因。在内容非常多的产品中,搜索、个性推荐、分类可以视为刚需,目前快手做得可能比较好的是个性推荐。这点就是在【发现】功能模块中提现的最明显的。 6、拍摄 从快手的产品特点来看,产品属于UGC类型产品,内容才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优势。而内容的来源工具是拍摄。虽说内容的属性(上文分析的视频是哪些用户产生的,特点是什么等等)是核心,但要让内容的属性发挥得更好,还是靠实实在在的拍摄工具。 快手的拍摄功能很全面,各种常见的视频、图片的处理功能都有,例如:滤镜、文字、icon、挂饰等等。尤其是对视频的每一帧的处理功能非常赞。 相信快手以后还会对这个内容的产生功能持续做更多的优化。方便它的互联网程度低的用户群体便捷的使用。 产品结构产品的布局结构是产品的大局的交互方式,它既然是交互,就需要考虑产品有哪些主要功能模块,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通过怎么样的交互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等等。在上文中讲完快手APP的主要功能模块后,了解了它们的定位、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给大家谈谈快手的产品布局结构。 快手APP是市面上少见的三个顶端Tab的布局形式,快手选择使用这种形式,想必会有它们自己的通盘考虑,在这里描述下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突出优先级较高的内容或功能,简化结构,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的产品层面说服力较强的原因。 快手目前的布局:在快手看来,最核心的就是“关注、发现、同城”,优先级依次降低,或者“关注”和“发现”的重要性相差无几。在这点上,我个人的理解是:当关注的内容达到一定量时,优先级才可能超过“发现”中的推荐,不然“关注”的内容量可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也无法发挥出来快手的内容优势。那么这个量如何确定呢?快手做一个比较好的交互:离开快手时处于哪个Tab,那么下次进入快手时,就进入哪个Tab。“同城”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此一来,在快手看来,优先级是“关注、发现、同城”,但也会根据具体用户的习惯而来。 我个人的嗯理解:当较高的优先级的内容展示出来后,对其他功能模块的处理,快手做得非常隐晦:全部隐藏到左侧栏中。即使是常用的搜索,个人的喜欢/搜藏也隐藏了起来。这是核心功能模块和周边功能模块非常直接、明显的差异化对待。这点上,我个人觉着搜索可能做的不够好,可以隐藏;但个人的喜欢/收藏之类的可以放出来。当然如果放出来,一定会影响到目前的交互结构。我的理由如下: 个人中心是用户个人相关信息的集中地,有些内容如果对于用户而言是高频、刚需,那么在交互上就应该予以考虑优先呈现,降低接触这些信息的成本。我们来看快手的个人中心的信息,其中喜欢收藏这个功能的入口隐藏太深了,这对于时不时回顾下搜藏的内容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成本较高的交互过程。 快手面对的用户是比较互联网教育程度低的用户群体,如果隐藏的比较深,那么对他们而言,未必会轻而易举的找到个人中心中相关内容的入口。这是一个会影响到很大一部分用户的问题。 另外,在上面罗列的问题基础上,如果以后个人中心再拓展新的功能,目前这样的交互模式势必会成为一个阻碍点,更加让问题严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