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2014-2016年京东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016.31亿、1570.08亿、2206.99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8.3%、86.6%、84.8%,为其最大开支,因为电商的本质是零售商,在网上要先进货再卖出去。同时我们注意到,营业成本占营收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这意味着京东可以用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营收,即其产品和服务的议价能力在提升,用户愿意为其买单。 那么,这一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认为,用户对于京东品牌认知的提升和对于其服务的认可是不小的因素。而用户的首肯多来自京东市场营销(Marketing)对用户心智的占领、技术和内容开支(Technology and content expenses)带来的流程改进。以及,京东之所以成为京东的,也是占营收比例第二大的,京东对于仓储物流成本的持续投入。 2014年-2016年,京东的仓储物流费用分别为80.67亿、139.21亿、209.51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7%、7.7%和8.1%。能够看到,相对于京东营业成本(主要是进货成本)占营收比例下降,仓储物流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是在持续增加的,其中从2015-2016年,京东对仓储物流费用的投入增长了50.5%。 京东表示,这一费用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其配送网络的扩大,另一方面,由于配送业务的增长,其合作第三方配送公司的配送费也在上升,从2015年的20.59亿增加到2016年的33.87亿,另外为了应对业务增长,京东租赁的仓储用地也在扩大,这也带来了相应费用的提升。除了上述这些,仓储物流费用增加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其仓储物流人员队伍的壮大,从2015年底的8.9万人增加到了2016年底的10.05万。 而这些物流人员的总成本也从72.89亿增加到了108.45亿。同时,这两年仓储物流人员成本占营收比例则比较稳定,维持在4%。这说明,占据快递物流成本最大一块的人力成本,没有下降的余地了。 而这就是最后一公里无人车物流可以介入的地方。 市场规模 那么,这个最后一公里物流车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呢?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国家物流成本在GDP中的占比。 在上图中我们知道,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18%,而同时发达国家则将这一比例控制在8%左右,其中美国为8.2%,日本为8.5%,世界平均水平在11.7%,即中国的物流成本是在世界水平线之下的,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上面我们从京东的例子中看出,京东在2015、2016年的仓储物流费用分别为139.21亿、209.51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7.7%和8.1%。而其中,这两年仓储物流人员成本占营收比例则比较稳定,维持在4%。也就是说,人力成本在仓储物流的总成本中占比高达50%。2017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预计为419亿件,而三年以后,2020年,这一数量将增长到1000亿件。 2016年,中国快递相关从业人员总数为203.3万人,其中,负责仓储分拣的人员数在16.9万人(AGV技术较为成熟,替代了一部分人力),卡车司机(干线)为5.1万人,数量最多的是一线的三轮车、二轮车快递员(支线),在118.3万人。相比其他分支,对最后一公里进行无人化改造效益更为显著,也即这118.3万的一线快递员。 以人均每年成本10万元计算,(参考京东2016年底物流人员10.05万,人员成本为108.45亿,每年人均约10万元成本),118万一线快递员就是1180亿的市场。 低速无人物流车解决方案 在上个月的京东618机器人配送中,京东采用了多家企业和高校的物流车解决方案,包括长安低速无人车,以及智行者科技的首款无人配送物流车——“蜗必达-无人配送物流车”。下面我们以智行者的蜗必达为例,来探讨下低速无人物流车的解决方案。 蜗必达-无人配送物流车属于智行者低速无人驾驶领域的“蜗(Ω)”系列产品。智行者成立于2015年,其定位是做自动驾驶的决策系统,目前已经取得近20项专利,先后同北汽、上汽等国内大型车厂合作,推出了多款L3级别无人驾驶样车,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0万公里。 而在真正落地执行的商业化方面,智行者选择了限定区域内的无人物流配送车、以及无人作业车两个方向。其中,无人物流配送车背靠大物流产业,并有京东、阿里菜鸟、顺丰等几大巨头作为潜在大客户,或将得到率先爆发。 智行者的CTO王肖介绍道:“蜗必达-无人配送物流车”采用了自动驾驶系统,通过多线激光+ DGPS的环境感知系统,搭载了智行者研发的AVOS系统,使用嵌入式低成本方案,可以适应复杂环境。同时,结合具备360°全程监控和实时信息交互的云平台管理系统及可一键开锁的智能快递,来实现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化。日后,快递员可通过“蜗必达-无人配送物流车”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也可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物品配送体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