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从事运营的不同阶段,你会直观感受到不同的「运营」。但实际上,永远只要记住「用户」与「收入」,抓住目标,atv直播,就可以做到:千变万化,存乎一心……这样的境界了。 7月1日,亮哥在小密圈了开了一个话题: #万事由来# 你知道为什么会分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嘛? 这个话题,其实算作有感而发,因为最近在和「得到」的同学聊所谓「运营思维」的大命题。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12年前,亮哥入行的时候,是没有「运营」这个工种的,同样,也没有「产品经理」这种工作。 这个事情,同样12年前入行的韩叙,是可以为亮哥作证的,哈哈。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当年,(请注意,是当年),并没有产生,这样细分的分工要求。 当你看到今时今日,一款优秀的App会做到2周一次小更新,4周一个大版本的时候,请你知道,在12年前,一个BS结构的网站,通常做到1年一次大改版就已经是要让老板紧张半天的决定了。 在那个蛮荒时代,开奖,什么运营不运营,产品不产品的,用户体验?那是什么,全凭美工GGJJ们的审美好吗? 但时间毕竟在一点一点往前走。 饱暖思淫欲,这句话是真心不错的。 当人们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了众多供应者来满足时,比比谁对我更了解就成了很关键的事情。于是,产品经理开始被重视起来,而同样存在策划职责中的运营,却姗姗来迟。 12年前的「网站编辑」、「网站策划」和今时今日的同样的职位名称,干的活儿却可能大相近庭。 或者这么说,今天这两个工种所负担的职责,其实不到12年前同样做这两个工种的员工职责的一半。 而这个数量级的差异,其实也仅仅是拍脑袋凭感觉写出来的。 「运营」这个词,其实被大量提起的时间,印象中,是在2010年以后,这个时间点的出现,其实还要感谢周鸿祎,他在接受《创业邦》的一次采访时,主动提出,其实「好产品不是开发出来的,而是要靠运营出来的」。 而「运营」这个词,其实在2010年前,被使用最多的领域,就是网络游戏领域。 这也是为什么,网络游戏公司为互联网提供了一大批运营人才的原因。 譬如,盛大这样的公司,早年就一直盛产运营人才,甚至被称为「黄埔军校」。 万丈高楼需要地基而不能平地而起 从2014年连载《从零开始做运营》之前,其实就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所有做运营的人。 那就是: 运营究竟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在知乎回答过问题,也有很多人当面探讨和切磋过。 在所有从业者看来,运营的事儿其实很容易说,因为所有的运营工作就围绕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叫做用户规模;第二件事儿,叫做盈利能力。 说白了,运营就是要赢得用户、留住用户,在因为拥有用户而赚钱,至于说是让用户掏钱,还是凭借用户赚钱,那另说。 但是,运营的事儿又很难说,因为所有的运营工作都极致的琐碎与细节。 在我看来,《从零》的价值并不是第一本关于互联网运营的书,而是,第一次试图把运营交代清楚的书。 而怎么交代清楚呢? 用大而化之的运营思维恐怕不行,因为没有做过的人根本理解不了,虚了; 用细枝末节的数据验证运营假设构成运营的业务闭环,推动产品演进恐怕也不行,因为大多数这个级别的运营人还没机会了解到这种事儿,过了; 想来想去,就只能是利用运营工作中关心的主要事项来展开了。 关注内容,是因为所有的产品中,都必须含有内容,小到一个产品的字符串,大到产品就是依靠内容存活,都是; 关注活动,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运营都要做活动,所以,能把活动这件事儿本身讲清楚,那基本上就够了; 关注用户,是因为所有的事儿,都在围绕用户,但大量的运营和产品,其实对真正的用户运营是无感知的,因此,特别拎出来聊而已。 事实上,运营最主要要关注数据,因为只有数据才是运营工作安身立命的唯一本钱。 只是这种事儿啊,太难说了,于是弱化了就是。 运营其实是个苦差事,但是高大上一点儿的说,中国的运营人很牛逼。 因为老外从来没有运营,Opration基本上是一个对应国内运维工作的一个词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