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1 一切都是那么的偶然,2012年6月,一年一度的液晶面板采购团如期举办。贾跃亭和郭台铭就是在这里相识的。 在带队的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的引荐下,贾跃亭预约到了与郭台铭3到5分钟的拜访时间。这也正是后来被媒体传的神乎其神的“神秘五分钟”。 据说那短短五分钟时间里,贾跃亭几乎竭尽所能,将未来电视的趋势,乐视的“完整生态系统”都阐述了一遍。他在短短的时间里直戳郭台铭的痛点——打败三星。要知道三星可是郭台铭一直以来的假想敌。 郭台铭和贾跃亭的“会晤”并没有因这五分钟戛然而止,反倒拉着贾跃亭直奔包厢,继续畅谈。郭台铭之所以能如此爽快地答应,是怕再一次错过。之前他已将小米拒之门外,不能再错过乐视。 2 抢占客厅,曾是多少人的梦想。 1999年,比尔盖茨发动“维纳斯”计划,试图用数十亿美元通过嵌入盒子把中国3.2亿台电视机变成电脑,结果却惨遭失败。随后,苹果的乔布斯、索尼的出井伸之、谷歌的佩奇、布林以及盛大的陈天桥,也曾先后抢夺过这一领地,却也都弑羽而归。 为什么要做电视也是贯穿“乐视生态”的重要话题。贾跃亭为乐视定下的生态战略中明确指出就是内容+应用+平台+终端。在贾跃亭看来认为整个生态系统中,乐视网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内容——海量长视频的版权。而长视频的最佳出口不是手机,而是电视。 当过饱和的手机行业已经处于过饱和的状态。客厅将是科技公司最惨烈的战场,而炮火最密集的地方,一定是电视领域。乐视不甘于仅仅做一个视频网站,他把出手伸向了硬件领域。 内容大风现在还在吹,事实证明,贾跃亭的眼光是具有前瞻性的。 3 在贾跃亭看来,三星一直在进行横向整合,其90%的元器件都是自行生产。“但未来更具竞争力的,将是乐视推崇的垂直整合。”他告诉郭台铭,“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就是如此。” 虽然从事的是传统代工产业,但郭台铭对国际互联网巨头的模式可谓烂熟于心,因为它们几乎全是富士康的合作伙伴。 无论是TCL与百度爱奇艺联合发布的“TCL爱奇艺电视TV+”,还是小米推出的47寸的互联网电视,互联网革命早已从小屏、中屏转向大屏,电视即将接受互联网改造并成为未来家庭娱乐的中心,这一论点对于两人来说已是不言自明的共识。 而成功说服郭台铭的,恰恰就是乐视网庞大的内容库。要知道当时优土、爱奇艺等几家视频网站加起来,都没有乐视一半多。 4 这正好就是郭台铭心中所需。 当时一度边缘在风险投资之外的乐视网,正好拥有鸿海集团最需要的东西。贾跃亭当时手上有10万集电视剧、5000多部电影网络版权,其中已采购还尚未上线的独家版权影视剧高达130部,接近5000集,这一数量比其他十多家视频网站独家版权影视剧总和的两倍还要多。 要知道,一部《甄嬛传》乐视足足赚了三个亿,然而投资只花了2000万。 回想2012年,鸿海集团已经开始从低附加值代工业务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试图打造“软硬结合”的企业新模式。鸿海60英寸大电视热销时,郭台铭首创“捆绑销售”,将其子郭守正公司的数码内容捆绑出售。 而长期以来,鸿海集团除了有口皆碑的硬件,最稀缺的就是对接产业链上的内容板块。郭台铭早已料到,电视只是工具,数字内容才是关键。 众多大佬的投资也正说明了这一点。HTC手机创始人王雪红早就入股了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VB);马化腾收购华谊,试图在社交媒体、游戏等端口中抢占上游资源;谷歌斥巨资为YouTube加载了很多原创内容,并不断追加资本为内容升级... 郭台铭其实非常清楚,缺乏精良的内容是制约鸿海和三星“阿格琉斯之踵”。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正好可以弥补他的遗憾。 5 在“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中,乐视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然而能够承载输出这些内容的,就是乐视终端的硬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