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央视的《对话》栏目中,俞敏洪与当时担任YY副总裁、100教育负责人的刘豫军有过一场争论,焦点则是在线教育对线下教育的替代性有多强?尽管彼时的俞敏洪坚持「纯粹的在线教育永远不会被消灭」,但3年之后,当人们再次翻看新东方财报时,来自于线上平台的收入已经成为新东方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关于在线教育是否会取代传统教育模式的话题始终都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教育应该是言传身教,有人则相信互联网可以让教育真正变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而成立19年的tutorabc则属于后者坚定信奉者和发起人。 从19年前开始涉足在线教育业务,到不久之前将品牌从vipabc升级为tutorabc,这家在线教育领域最早吃螃蟹的公司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不过正如莫言前些时间在汕大毕业典礼上的调侃一样,勇于吃螃蟹值得鼓励,但食物中毒也同样要谨防。 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即便是有「食物中毒」的风险,也总会有勇敢者不断地去尝试新事物。根据艾瑞咨询统计,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1560亿人民币,并保持了27%的年增速。而前瞻产业研究院则认为,在线教育庞大市场规模的基础是这一领域1.38亿的总用户。 不过庞大的市场规模也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央视财经在此前曾公布过一次在线教育企业的市场调查结果,截至2016年底,400家主流在线教育企业中,70%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此外还有15%的公司濒临倒闭。 相比于热闹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一向被看作慢生意的教育行业似乎一直不太受资本的青睐,在盈利模式不清晰,缺乏资本支持的情况下,85%的亏损或濒临倒闭比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故事似乎也正在发生变化,尽管由于其难规模化,成长周期长,过度依赖于品牌建立等特点,教育领域一度并不被资本市场认可。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当创业公司不得不需要资本鼓起风口努力吹起的时候,具有长期成长性,并能够抗经济周期的教育行业也逐渐回到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蓝象资本合伙人宁柏宇更是乐观地估计,到2025年,中国在线教育领域会有100家10亿美元估值以上的公司(独角兽),需求和技术正在推动这一领域迅速发展。 而早在此之前,成立19的tutorabc就已然抓住了教育+技术这一大趋势,成为如今教育领域鲜有的独角兽公司之一。此前,这家颇具技术基因的在线教育平台,先后获得了启明、阿里、淡马锡、高盛、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机构超过3亿美元的投资,早在2015年C轮融资完成后便步入了独角兽的行列。 相比于大多数较难规模化的商业模式,tutorabc开创的一对一的在线语言培训无疑是目前最被认可教育领域商业模式,这也使得这一领域成为了在线教育下各个细分领域中最为拥挤的赛道,而在这个领域拼杀多年的tutorabc也有着自己的在线教育之道。 在不久前tutorabc董事长兼CEO杨正大发出的一封内部信中,品牌、成立时间、技术成为了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对于这家涉足在线教育19年的教育品牌而言,时间让其在在线教育领域中有着更厚重的品牌沉淀。 教育是一个重品牌的生意,因为对于用户而言,机会成本往往大于其所付出的金钱成本。但有趣的是,在这样一个消费前决策流程极重的产品面前,用户却很难横向地对比每一个产品,因为教育本身是一个极其个人化的事情,教育产品则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性质的商品。于是口碑与品牌成为了教育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tutorabc自然也十分清楚品牌的价值,其在不久之前,它们便刚刚完成了一次品牌升级。而数据或许更能说明其品牌的价值,根据tutorabc披露的数据,其老用户转介绍新用户业绩在201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33%,对总业绩的贡献占比增幅达60%,而老用户续约率则同比增长13%。tutorabc所树立的在线教育品牌正逐渐在商业层面上凸显价值。 但品牌不意味着一切,尤其是对于在线教育而言,如果仅仅有品牌,无法形成规模,那也不过是一个难以规模化的小生意,不足以支撑独角兽的估值。「在线」的方式放大了品牌和品牌背后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家培训机构成百倍扩张规模的同时,老师数量和教学成本也往往会是成百倍的扩大,但技术却能够提高这一效率。在此前彭博社对tutorabc的报道中,其研发的动态课程生成系统便吸引了不少外界关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