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拉上自己员工玩自制节目的科技公司似乎越来越多了。前有讲腾讯人故事的电影《互联网人》,今有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品牌明略数据的短视频《明略人》。 在其第一季的6集节目中,6位技术合伙人基于在6个不同领域的实践积累,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明略如何帮助各行业落地人工智能应用的故事。 皓哥几期节目看下来,默默地被圈粉了。不仅从六位技术人的侃侃而谈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带给我的震撼和新鲜感不亚于腾讯的《互联网人》印象深刻的是,明略在创立短短三年内,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商业化经验就有如此深的积累。 最近明略副总裁Elva分享了一个有料的观点:可接受度是人工智能落地行业的关键,皓哥也很认同。今天就以明略为例,谈谈行业人工智能的看法。 一、受益于企业级服务与行业人工智能的双引擎 首先,企业级服务市场有红利,如今企业主更愿意为提高效率的B端产品买单。 中国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atv,市场红利枯竭,企业越来越讲究精细化运营。 同时,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上升了五倍;有效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招人也很困难。企业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变得比以往更敏感了,更愿意为优质的企业级服务买单。 尤其在进入今年以来,C端市场红海化,缺乏亮点,过去相对被资本忽略的B端市场的价值将引起重视,未来在企业级服务这批创业公司里,或许也会出现BAT这样的巨头。 其次,AI作为底层技术,关键在于定义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而行业人工智能就是很好的落地实践,可接受度是衡量能否有效落地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在明略看来,只有为客户高效地解决业务问题,atv,关注客户的业务习惯,对分析过程的关键因果关系提炼明示,与客户并肩提高AI的场景分析的准确性,才能最终为客户提升业务智能化的效率。 可接受度是指,系统是否足以满足用户和其他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的所有需求。我们可以用手机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时代来打比方。 iPhone新出现时,你会明显地感受到iOS比塞班系统的操作体验好太多了:上网浏览快,完善的APP生态下的丰富功能,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触摸屏的交互体验方式也比键盘的操作体验更流畅、人性化。 随着进一步使用,你会慢慢喜欢并习惯这种体验,并逐渐形成依赖,每天的使用时间也更长了。 因此行业人工智能要想提高用户的可接受度,原理与iPhone是一样的。要帮助客户高效解决业务问题,同时打造更低的使用门槛,提高客户满意度,使之形成路径依赖。 如果客户预期过高,却没有感受到新系统有什么切实的好处;或者系统和客户平时的使用习惯存在割裂,很难上手,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有企业级服务和行业人工智能两个风口的加持,明略的快速成长更可期待。同时,明略也对用户习惯有更深的考量,让AI可接受可感知,真正得落地行业。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主要专注于公安、金融和工业等行业客户分析、挖掘数据关系,并且提供一系列的平台应用或解决方案。下面我们走进《明略人》,近距离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 在明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你可以看到《明略人》第一季•行业人工智能篇的六集完整视频节目。 6位资深专家登台做实战分享演说,包括《情报研判遇上行业人工智能,神探已来!》、《让轨道交通零延误从“预先感知故障、人机交互洞察”开始》和《让AI可感知,探索新一代交互范式下最有效的知识表达》等等。 皓哥这里想讲讲其中两个特别有代表性的行业案例。 先聊聊公共安全。 刷过好莱坞大片的人对这样的画面并不陌生:FBI有天眼一般强大的情报系统,基于海量网络数据,分分钟预测出罪犯可能的位置,实时提供线索。 虽然和现实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并非只是空想。明略就已经在用大数据和AI辅助全国各地的公安民警们破案。 中国的拐卖儿童案件层出不穷。在过去,公安要用数据排查和锁定嫌犯很困难。公安系统内的各部门数据互不联通,办案民警跨部门查数据,需要走繁琐的流程,甚至要从200个不同的系统中调取研判所需数据。人工处理、整合和分析数据也要耗费大量警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