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车大战最高潮的时候裹挟着大量资本的易到进入。他的补贴更直接,atv,100% 充值返现。按照易到后来的说法,当时这一轮持续 227 天的促销活动,用户一共充值 60 亿元、易到得返 60 亿元,比乐视网一年净利润还多。 但跟滴滴、快的相比,易到的规模还是太小了,巨额补贴也没有办法短时间内提高市场占有率。 2016 年 8 月,滴滴中国发表声明确认收购 Uber 中国,收购后滴滴估值 350 亿美元。加上今年 4 月从软银、银湖等机构那里拿到的 55 亿美元投资,滴滴估值超过 400 亿美元。彻底垄断中国打车市场。 问题是,滴滴 400 亿美元的估值,来自于资本对滴滴垄断整个交通业的预期。在各地逐渐落地的网约车新政限制下,滴滴颠覆出租车行业的努力和资本市场原先的期待全都成了泡影。 不过滴滴和快的的补贴、缠斗、合并,成了之后创业的模板。 催生一个大互联网公司已经越来越熟练,但出路都还没有找到 和 20 年前互联网泡沫那会儿比,今天的市场大不一样。当时整个美国只有 1 亿互联网用户,而且大部分都在用台式电脑上网。而今天中国就有近 7 亿互联网用户,上网靠的是不离身的智能手机。 就像 20 年前的亚马逊、阿里巴巴都活了下来。今天外卖、单车、打车服务都会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问题在于这些留下来的公司价值到底有多大。 两个时代快速催生公司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用补贴快速让尽可能多的用户用上自己的服务,指望用户量足够大之后找到办法赚钱。 从团购至今的 7 年时间里,这个方法没什么变化,无非是补贴的方式和规模各有不同。团购主要补贴用户、外卖要补贴用户和外卖员、打车要补贴司机和用户。 这里有残酷的优胜劣汰。美团经历了多次泡沫,从团购做到外卖,现在还开始了专车和民宿生意,不是巧合。能够更有效获取和使用资源的公司才能走到最后。 最终,最大的几个公司都有足够的资本,加上缺乏差异化,烧到最后会发生合并。 但合并了,垄断一个市场之后,这个新生意是不是就能赚到钱,可以对得起它之前的巨大投入? 到目前为止,打车、团购、外卖、共享单车都还没有证明自己离开补贴还是个好生意。 过去 7 年里,虽然还没有一个被催生出的新行业找到出路,但早期增长是越来越熟练了。 团购和 O2O 各有数以百计的公司拿到钱。到了打车和外卖只有不到 10 家能持续获得资本支持。 再到共享单车,摩拜 2016 年夏天进北京之后火起来,之后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最大的两个公司就各自获得数亿美元投资,远远甩开其它竞争对手。 资本锁定 Top 2 的速度更快,花在其它公司身上的钱更少了。 至于为什么是两家公司,这大概不是巧合,毕竟能接手的巨头现在也从百度、腾讯、阿里变成了腾讯、阿里两家。 这么多年,变成可持续的生意的新公司不多,但烧钱大战确保了公司持续融资,这也为早期投资方提供了变卖股份的机会。 也因此,早期投资来得越来越早,越来越大。 但一个一个大而不倒的公司留在那里,最终会发生什么?看上去并没有多少人关心。 2015 年的时候,硅谷最大孵化器 YC 的总裁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和他的好朋友彼得・蒂尔一起来中国。那年彼得・蒂尔的创业圣经《从零到一》是中国的年度畅销书,卖了 100 多万册。 回国之后,奥尔特曼在 Twitter 上发了两段话: “如果关于科技的讨论最后都走到‘我们是不是在泡沫里’?泡沫就不太可能发生。值得担心的情况是人人都特乐观。”“比如我上周待在中国。完全就是一副科技泡沫的样子。根本没人担心这事。”就是这样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