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西安流失的创业企业有多少,还没有具体数字。但人们似乎并没有对于创业公司流失的恐慌。毕竟能选择在西安创业的原因一般只有两个:一,创业者是西安人;二,创业者娶了或嫁给了西安人。 唐皓晨就是西安创业的典型代表。2014 年年底,当投资人问他回国打算定在哪的时候,既是西安人也娶了西安人的他几乎没怎么多想,就做出了感性的选择:回西安。在初创阶段投资人一般不会对企业进行太多干涉,对方也没什么异议。但创业六年的 A,已经不止一次被投资人要求离开西安了。地域的亲缘关系真能捆绑住西安人和西安女婿吗?这种捆绑在资本的要求下又能坚持多久?有人想走,也有人想回来。“人才回流”一直是支撑西安商业社会的一大力量。 比如 拾柒的创始人文晶,生长在西安,毕业于交大,在北京创业。由于北京的激烈竞争和寻找下一轮融资的需要,今年年初她本想将公司迁到西安。但今年三月,短暂的一个考察就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就如同 A 回答不出“有什么产值”和“技术突破”一样,她的项目是干什么的,前景在哪,政府似乎听不懂也看不到;她想从西安找到资金,本以为项目在西安的资本市场上会有一定竞争力,结果却发现,本地资金大多资金量盘子小,偏向于初创企业,像他们这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基本不会投。 而文晶的交大校友赵南,则找到了回西安的途径。他发现这里的生物医学和软件开发成本低,正好适合他所从事的基因检测行业。再加之有科研政策鼓励,医院、院校、研究所更愿意和企业进行合作;获得人才的成本低,人的稳定性也好。于是,他决定将自己公司 水母基因的研发部门战略性的放在西安。这些精明创业企业,它们做选择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哪有钱去哪,哪给钱去哪,哪省钱去哪,哪赚钱去哪。简单粗暴,正如那句电影台词所说: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只是西安还要多久才能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利”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