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载自贞观(微信 ID:zhenguanclub),原标题《除了本地人和外来女婿,谁在西安创业? ‖ 西安创业观察》,转载时已获得作者授权。 唐皓晨是绝对的人生赢家:高中读西工大附中,清华本科,斯坦福硕士,硅谷工作经验。但两年前的 一个选择,让他被全家人所不理解。用他母亲的话说就是:“人生都毁了”,“连人生的希望都没有”。 他把这事当段子,在和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座谈的时候拿出来一讲,全场人都笑了。 唐皓晨 ©️新华科技 我妈说,回西安创业我人生都毁了 唐皓晨是个创业者,两年前,他放弃了还没读完的斯坦福的博士学位,回西安创立了公司 云景智维。其实相比很多人而言,唐皓晨的创业路走的算顺利的。在决定创业后,他找到了同样混迹在硅谷,正筹划回国创业的乡党 惠寅初当合伙人。 创业最难的就是找钱,尤其对于还处在“想法”阶段的初创团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唐皓晨和惠寅初这对西安合伙人,在找钱的路上却相当顺利。惠寅初参加过不少创业沙龙,加了不少投资人微信。 于是一条朋友圈:“西工大附中、清华、斯坦福三料学霸要创业,各位投资人老师快来关注一下!”就让他们联系到了 IDG 资本,成了 IDG 资本投资的第一家西安公司。 这样找投资的方法,西安本地团队大概望尘莫及。 但对唐皓晨的母亲而言,儿子辍学、回国、回西安、开公司,一气呵成式的顺利却是人生重重的沉痛打击。只剩两年啊,儿子斯坦福的博士就读完了,他离她规划好的美好人生曾经那么近。 唐皓晨的妈妈是大学教授,按她的想法,儿子应该留在美国,在那里生活下去;回国也可以,读完斯坦福的博士,回来进高校当个教授,既有社会地位,薪资也不差。唐皓晨对西安的未来一直很看好,但母亲对创业的排斥却让他开始有了担心,这里的人们普遍不愿意去承担风险,甚至连母亲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的落入了极端追求“稳定”的短视。 简单来说,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风险承受能力普遍太差,跟不上时代。 “跟不上时代”的西安 当 2014 年的唐皓晨拿着 IDG 的三百万人民币决定回西安创业的时候,早他两年开始创业的 A 已经拿到了千万级的投资,到 2016 年,A 的公司再次拿到千万级的 PRE-A 轮融资,公司估值过亿。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A 却觉得西安越来越不适合他们。 相比于其他城市来说,西安并非没有优势。比如,招程序员的性价比确实有竞争力,人员的薪资基本也仅是北上广的一半。 但除了程序员,市场、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人才基本是沙漠;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是荒漠。再加上西安移动互联网公司少,没有形成相应的行业环境和圈子,创业企业大部分刚刚起步或还没起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运营者很难再从本地商业圈汲取到养分。 A 现在每月都要花近一周专门去北京聊天,了解行业内、资本圈的人都在做什么。虽然沟通成本上去了,但对于日更万象的移动互联网圈来说,了解时下风潮,atv,保持对新事物的警惕性和学习性是很重要的。 比起经营者的敏锐,本地一些政府机关却也有些“跟不上时代”。 前段时间 A 去参加了一场政府创新创业项目答辩。去之前他觉得自己至少能算参与者中比较有竞争力的,毕竟公司在行业细分领域做到了全国前列。但一到现场专家一提问,A 傻眼了。 你这个技术亮点在哪?有什么技术突破?有什么产值? A 只能回答一句,我们用户量很大。 有什么用?能提高什么产能?有什么技术性突破?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投资的必要! 即使是这些替政府评价创新创业项目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们,他们的思维也似乎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软件外包时期,或者更早的时代。不能解决 100 个就业?不能带来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写到政府工作报告里体现政绩,为什么要投你?这样与时代脱节的诉求却正好击中移动互联网这类极重效率的公司的软肋,于是像 A 这样的公司,行业内知名度很高,哪怕已经是细分领域行业第一,但他们引以为傲的商业模式在本地很多专家、官员看来,和互联网上卖夹馍无异,甚至还不如卖夹馍,毕竟别人能解决更多下岗职工就业问题。A 觉得思维上的事,几年都变不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