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迷你KTV的出现其实也有两三年了,不过真正开始火爆起来还是到了2017年,我们蓦然发现在一些大商城、电影院里开始出现了迷你KTV,甚至还有人在排队等候着使用那一个个小巧的“笼子”。有人说迷你KTV是在享受孤独,也是在赢得个人消费者(独身、单身贵族)的青睐,是博取90后的消费习惯,是一种“反社交”的应用,也是窄应用。 单身需求引爆共享经济? 归根结底,迷你KTV迎合了单身需求,迎合了小众市场的用户习惯。不过,对于90后来说,这样的标签不正好契合吗?我们蓦然发现身边的90后很多不正是单身的倡导者,或者说独身的践行者,他(她)们奉行着独自“嗨”的过程,不喜欢成群结队,也不喜欢过早地涉足家庭,不愿意成家立业,就是享受一个人玩的自嗨过程。 迷你KTV迎合的就是他们的需求,我们传统认知上的KTV一般是人多点才热闹,而且被冠以更多的社交属性,真正在意唱歌的反而是其次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那种场合里交流,呷着啤酒,吹着牛,或者谈着心互相扯着闲篇儿;麦霸们自然也会霸占着麦克在歇斯底里地进行宣泄,找不到这种宣泄氛围的人选择了自己的社交模式,在聒噪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放松,有时候,沉浸在几瓶酒之后的酣然入睡都是一种自由。 对于90后来说,喜欢迷你KTV,自然就不是寻求这种感受了。他们在意的是自我空间,自我满足,自我陶醉或者自我享受的过程,尤其是迷你KTV无论你唱得如何,不会丢人,因为没有人在旁听,当然如果你唱的不错,也可以进行社交圈的分享,可以小小地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更多的时候自然是自娱自乐,真正享受KTV的真髓。当然,有时候,迷你KTV也可以练歌,可以自己享受那种宣泄的过程和满足感,不用害羞,也不怕害羞了。可以自嗨,可以自我救赎,反正就是唱得有多难听也无所谓了,因为就是自己享受的过程。那么有人或许会问了,为何不在家自己锤炼?说白了,没有那种氛围,即使是自己住的单身贵族,有时候也需要在氛围内才可以放松自己,也才可以在自嗨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 当然,说是迷你,也不是就仅仅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大多数迷你KTV都是两把高脚凳、两个麦克风、两个耳机、一个大屏幕,三面透明玻璃围起来,再加一个触屏操作台,这就成了一个迷你KTV。很多玩过迷你KTV的人都表示,只能容纳一人或者两人的房间,尤其适合那些在朋友面前有点害羞,不太敢“放飞自我”的人。而有这种场景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 其实我们也关注到,如今的都市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身行为者”。一人吃饭、一人看电影、一人购物,一人去KTV,随着单身消费需求越来越突出,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适合单身的消费场所。于是,我们看到了:共享洗衣免去了单身族买洗衣机的麻烦,私人电影院能让人安安静静地看自己想看的电影,连健身房也出现了全微信自助预约的个人健身房,没有教练员的卖力推销,也不会有人打扰你健身的过程。据说,在北欧、日本等“孤独经济”更发达的地方,满足一人份的消费需求已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我们的市场在互联网不断抵达的空间和区间内,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开始出现,并且悄然地在占据着一定的细分市场。 迷你KTV抢位才是关键 当然,也有人对这种模式嗤之以鼻。有人表示,迷你KTV收费偏贵,且隐私难保护。据悉,迷你KTV可照单曲收费,也可照时间收费,而且不同品牌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以友唱M-bar为例,北京地区单曲收费8元,15分钟收费20元、30分钟38元、60分钟58元。当然,这是在首都,在一些中小城市,显然就没有这么贵了。有的地方单曲是5元,有人甚至说,如果一小时58元的话,在一些普通KTV都可以唱3小时了。此外,曲库歌曲少,也是迷你KTV用户反应较多的问题。当然,新鲜事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理解,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相信这些问题应该都不会是大问题,在共享经济的刺激下,价格更不应该成为问题。 其实迷你KTV的出现,简单地归纳就是抓住了几个要素:一是共享经济模式;二是“害羞经济”的满足感;三是碎片化时间利用。如今,各大商场、电影院周边都能看到迷你KTV的影子,友唱M-Bar、咪哒mini K、Wow屋、聆哒等迷你KTV运营商,也层出不穷。据悉,咪哒mini K算是最早期入局的一家,自2015年下半年投放市场,目前遍布了全国500多个城市。友唱M-Bar去年6月份立项,目前在在全国共装机5000多台,覆盖约29个省份,140座城市。而与友唱差不多同期入局的雷石WOW屋目前装机量约为三千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