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例称,传统媒体通常影响到的人群也就一、二十万,新媒体可以影响上千万人,所以(假设)新媒体广告的价格是20万一条,未来应该是100万一条,只要它的转化成本比传统媒体低就行。 李剑威的投资逻辑很简单,好内容+清晰的用户人群画像,通过广告,电商,线下服务等形态商业化。他认为这样的公司收入做到大几个亿,完全可以IPO。 头头是道基金董事姚臻则看得更深,她认为新媒体不仅仅是圈出了一群画像清晰的人群,更是新消费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她投资的一条,很早就看到了广告变现的天花板,坚定地走了电商变现的路子。现在,一条已经积累起一大批对品质生活和新奇特产品有强烈需求的用户。部分用户甚至会主动逛“一条生活馆”。去年年底,一条每天的电商营业额已经突破100万元。 第二,MCN模式 泛娱乐类的内容要找到用户画像清晰的人群,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就需要通过延长生命周期来提升价值。除了延伸单个IP的生命周期,还有一种方式,MCN模式,可以让企业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2013年和《万万没想到》同期的内容制作平台,大多已经盛况不再。 带有网红性质的个人IP生命周期尤为明显。 这种情况下,从CP(content producer)向MCN(multi channel network )转型似乎就变成了政治正确。 从影视创作人社区起家的新片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流程。 新片场CEO 尹兴良 新片场服务100多家内容制作团队,用赛马机制筛选出有潜力的项目。 所谓赛马机制,就是在同等条件下匹配资源,谁的增长速度快,就匹配更多的资源给它。新片场孵化的新晋网红董新尧,就用了短短2个月从默默无闻升到S级(即Super级,是新片场内部评级的最高级别,随后依次是A级、B级……),粉丝突破170万。 遴选仅仅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潜力股在新片场的系统中发挥价值。尹兴良仿照美军作战系统,为内容制作团队搭建了一套中后台系统,从最基础的公司运营,到内容的定位、分发、变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内容制作团队的生产力。这样,内容创作者对平台的依赖度也就相对较高,如果失去MCN机构,他们可能会无法生存。 新片场魔力TV旗下的创意生活短视频《造物集》,原本就是天津的一对小夫妻业余拍着玩儿,被尹兴良发现后,投了一笔钱,让他们辞掉工作,专门做内容。他们只需要负责内容拍摄,其他所有问题都有专业团队负责打理。 “如果没有中后台,用石头都能把他们(美军的三人作战小组)砸死,但是有了中后台,随时可以呼叫导弹和轰炸机,就无敌了。” 尹兴良认为烧钱的内容公司都是有问题了,但是为了建立强大的中后台,新片场投入了100人左右的团队,常规运营支出,加上营销推广等,每年支出数千万元。最近还在搭建数据统计分析系统,atv,未来投入将持续加大。 但是,中后台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数量,管理成本就会过高。新片场系统内有100多个项目,S级别的有3~4个,A级的有7~8个。 尹兴良预测未来S级的不会超过10个,他更关注如何延长生命周期以及增加收入规模。 “我们现在的收入结构,电商占10%,广告占90%,我们希望将来电商可以占到90%,那样我们的年营收就是10个亿。”尹兴良说。 第三,深入整合产业链条 每一个短视频公司都有一个迪士尼梦。 从动画片起家,打造了大量经久不衰的经典形象IP,产业链延伸到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等。 2016年迪士尼财年收入为556亿美元。它是所有文化娱乐公司心目中的殿堂级偶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