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j2直播,投资是一门艺术而非是门科学。但即便如此,在某种程度上投资本身仍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做出投资决定前,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团队背景、技术能力、产品数据等往往都是投资过程所关注的重点维度。 然而,对于真正决定投资的关键因素,市场上却普遍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议观点:一方坚定认为投资就是投人;另一方则认为投资就是投项目,即回归商业的本质并分析项目本身的价值。究竟谁是上策,受项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影响,目前似乎也并没有相对统一的答案。但至少在投人方面,真格基金显然是国内市场中较为典型的一家早期投资机构。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真格基金作为国内典型的布局较早、投资较多的一家机构。从2011年成立至今,基金在该领域已经投资了三十多家初创公司,直播,其中依图科技、出门问问等公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已经从天使阶段领跑到了C轮、D轮,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这样的投资成绩可谓是 “ 多、快、早、准 ”,而对于背后蕴含怎样的投资逻辑也便成为很多人好奇的焦点。 投资即投人,究竟投的是什么? 对于早期的天使投资而言,尤其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几乎并没有所谓的产品形态,故而也很难进行多重维度的综合判断。为此,真格采取的一惯的原则便是“ 投人”策略。对于这种策略,真格基金负责人工智能领域的尹乐表示,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基金也逐渐归纳出几大重点关注的要素,总结起来即为 “ 四个 L 、三个 C ”,其中: “L”,代表的是创始人的学习力、工作经历以及个人影响力和融资能力;“C”,则是看团队,即团队间的化学反应(Chemistry)、互补程度(Complementary)、协同妥协程度(Compromise),是否有强有力的联合创始人也是真格极为看重的一点。 此外,尹乐也表示,不同于移动互联网类型的创业项目,技术驱动领域的创业公司核心在于团队的专业知识和商业能力。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能力是对公司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怎么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做出好的产品才是竞争的关键。所以,某种程度上,真格在过往的投资中也更偏重具有 “工程背景或是学术背景” 的创业者,比如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余凯等。 整体来看,尹乐表示公司投人方面,成功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以真格投资的 “森亿智能” 为例 ,医疗行业很多人都在做,但相比之下森亿智能的创始人张少典,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PHD,具有医疗信息学背景的同时,对行业的理解也较为深刻,在仅仅几个月时间便拿到很多医院资源,这样的进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真格基金原有的预期。 同样是投人,核心之处又有何不同?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兴起也顺势带火了一波起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技术创业。而对于早期风险投资而言,各家机构也纷纷采取了投人的策略。如此背景之下,同样都是投人,真格基金的壁垒究竟又体现在哪里? 关于这点,尹乐认为,首先,真格在品牌定位上对创业者是友好的,比如一页纸的TS、两页纸的SPA等,都真正做到了尊重创业者;其次,真格在投人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抢了市场认知。在真格基金看来,投资其实跟创业一样,并不存在所谓Hardcore的壁垒。终极壁垒,就是机构的品牌和信任程度,比如可信、靠谱、条款友好等等都可以在创业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所以,对于大部分优秀的创业者,即便在见了很多投资人后依然会选择真格。 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从真格过往的投资案例也可以看出,2012年基金投的案子更多偏向的是基础层,后续则慢慢转向了行业的应用类企业。对于这样的转变,尹乐也表示真格投人的逻辑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基金始终还是坚持投人的原则,跟随创业者的脚步并尊重与信任他们,最优秀的创业者往往自己会决定在适合的时点做最适合的事情。 投人之外,如何看待项目本身的价值? 投人固然重要,但项目的退出价值也始终是风险投资过程所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所以,无论在何时进场,机构最关注的都莫过于对公司盈利的预期。而在这点上,尹乐则表示,相比盈利能力,早期阶段真格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公司的产品本身。对于初创公司而言,产品是否存在差异化、有足够的壁垒、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相应的价值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考虑的才是产生的收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