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0月,阿里巴巴机器人公司浮出水面,在浙江阿里云栖大会上向外发布了其布局方向,以及Pepper所搭载的YunOS,还指定了六家机器人公司作为Pepper的开发商。 相较于软银的“赔钱+开放”模式,阿里走的几乎全然是相反的道路:Pepper在日本的售价,即使加上三年的云服务和保险,也才5万多人民币。阿里巴巴机器人为Pepper定下的中国首发价则是198000元,接近日本售价的4倍。 而在操作系统上,阿里另起炉灶,将Pepper本身的NaoQi换成了自家的YunOS。另外当软银面向安卓开发者开放Pepper的开发权限时,阿里则在收紧,仅仅选择了六家厂商进行Pepper的应用开发(官网信息显示,到目前已扩充到19家)。 不过,基于Pepper打造应用分发平台这一点,阿里倒是和软银保持了一致。另外,这个时候对Pepper的定位,早已不见了“懂情感的陪伴机器人”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服务机器人”。 软银方面对阿里与其步调不一致的动作没有公开表示异议。阿里对软银SRBH的注资看上去更像是买断了Pepper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权,开奖,借用Pepper的硬件和名气在其上生长属于自己的软件生态,提早布局抢占下一代智能终端。 这次露面,阿里巴巴机器人还称,将在2016年底为与其合作的开发商提供Pepper,供其进行应用开发。随后,阿里巴巴机器人再次重归沉寂,未在公众视野中公开发声。 (从浙江阿里巴巴机器人官网处购买机器人需要向其发送邮件,成为合作开发商) 三、Pepper之困:进展缓慢的推广 但阿里的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至少在中国Pepper并没有推广开来。 阿里巴巴机器人官网指出了Pepper的两个应用案例,一个是在机场,一个是在银行,但均未给出实例。网上搜索阿里巴巴机器人对Pepper的应用,结果均指向深圳机场使用阿里巴巴机器人合作开发商的“小莫”。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消息。 (图为小莫在深圳机场) 参照Pepper在台湾的推广表现,这并不令人意外。在台湾地区,富士康特别成立沛博科技来负责Pepper的销售、维护。半年过去,根据沛博自己的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Pepper在全台湾只出租了180台,进展缓慢。即便Pepper在日本能凭借人们对机器人几乎是国宝式的热爱大受欢迎,但出了日本,人们对一台只会卖萌和搭讪的机器人兴趣并不浓厚。 接近人类水平的自然语言交互和情绪判断依旧是人工智能的一大难题,这让Pepper的对话功能只是一个花架子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科幻电影早已把人们对类人机器人的智能期待拉升至了很高的水平。当人们对Pepper的新鲜感消退过后,它更像是一个大玩具而非智能工具。 (富士康为推广Pepper成立的沛博科技) 另外,Pepper的手部关节灵活,可以做出许多动作,下半身却天差地别,爬坡能力不超过1.5厘米,移动速度每小时2公里。这种令人着急的移动能力意味着大许多场景Pepper都无法适用——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时候我们见到的Pepper都立在原地。 脑子不够灵光加之腿脚不太好使大大限制了Pepper能够发挥的作用。Pepper设计初衷是作为运行各种应用的通用硬件平台,但从它诞生三年以来主要工作仍然是做接待就可以看出,现在的Pepper远远谈不上通用。 一位从事自然语言交互的开发者还向智东西指出了Pepper其他的不足:Pepper自带的麦克风拾音效果太差,头部回声消除设计不佳,导致环境只要稍微嘈杂,Pepper的语音交互就会失效。为此他们还不得不为Pepper开发了用手机语音控制的APP。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