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锋:我对宋词比较感兴趣,还曾经研究过宋词跟创新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李清照写得词很工整,但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创新。但苏东坡却是另一种写作风格,不止局限在作品本身,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我觉得不是机器能够替代的。 徐懿:短期之内,机器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很难替代人类。但是长期我对人类比较悲观,因为我也听过模仿约翰列侬写的歌,现在的水平已经达到比较惊叹的地步了。 《未来简史》里赫拉利说过,人的情绪、痛苦、感觉,其实是脑电波的电流。这样的事情,其实不一定有意义。人可能只是一个基于碳基的生物而已,但是机器可能是硅基生物。 所以这么来看,说不定人和机器本质上没有不同。人在学习的过程,也是从小到大经历了大量的数据,有人教你怎么处理这些数据,只是一个算法+数据的过程。可能机器也是这样的过程,有人做你的算法,有人做你的数据,长期来看可能会形成跟碳基生物类似的硅基生物。 2 哪些企业的工作场景会最先被人工智能渗透? 胡宇东:我个人比较赞同徐总这种所谓的“悲观主义”,碳基生物最终可能会被硅基生物所取代。如果在生物学上,人到最底层也是一次次生物电电流的交换,就像计算机的0和1一样。如此演化下去,或许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有可能发展成类人智能的状态。 现在绝大部分的制度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引入人工智能。哪些企业的工作场景中,未来会最先被人工智能所渗透、发挥作用? 桑文锋:一个工作如果能被标准化,到后面很容易被机器替代掉。而许多事情,比如市场投放广告的时候,哪一个渠道转化率更好,现在很难被标准化。如果这些投放的渠道本身接口是开放的,这个工作就能用机器更好的解决。但遗憾的是,现在在国内这种场景里,大家接口开放度还是不够。 胡宇东:碎片化的孤岛,现在还处于闭关锁国的发展阶段。徐总你认为企业中哪些场景会用到? 徐懿:刚刚陈总和桑总说的1秒法则和单一场景,我觉得很有意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动驾驶。你会发现,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从A点到B点,机器一定能完成。但是既可以一边开车,还可以跟你聊聊天、做各种各样多业务的操作,这样的场景机器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做。 现在企业发展的方式是越来越细,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单一场景。所以2B的企业做AI的创业很适合,有很多的场景可以做。 胡宇东:徐总本来已经让很多客服小姑娘失业了,现在还想再进军更复杂的角色场景。陈总呢? 陈运文:每个企业里,都有大量重复机械性的工作,比如文员,未来很容易或者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掉。 3 人工智能会不会突然闯入我们的生活? 胡宇东:今天有演讲嘉宾在前面分享过,我们往往会高估一件事情短期的影响力,但是低估一件事情长期影响力。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在风驰电掣之间发生了。我脑海中有一幕印象特别深,有一天我在北京坐地铁,地铁上一个阿姨跟另一个阿姨说,“有一个软件你装了没?”“什么软件?”“微信,能语音说话,跟对讲机似的。” 后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微信便迅速的走进我们的生活。 今天大家还觉得,我们很多工作没有被人工智能渗透。但是会不会突然之间,发生切都改变了? 陈运文:这个一定会发生,只不过是来得早一点还是晚一点,技术的发展是指数级的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为什么现在有一些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落实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因为它还没有到那个临界点。当它一旦到达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徐懿:我认为一定会来的,我是忠实的信徒。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