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已经看过昨天评论尸撰写的《移动互联网战争的下半场,要被中国联通终结了》一文。 如果你还没有,他在文中介绍了自己最近用手机的习惯怎么变了:因为之前手机号卡的流量资费较贵,于是他换了腾讯推出的大王卡;因为腾讯大王卡给腾讯系应用免流量,他把手机上的应用都换成了腾讯系的应用。 腾讯大王卡是腾讯联合中国联通推出的一张联通卡,月费 19 元不含流量,但每天都会自动开通一个 1 块钱 500M 的流量包,第二天清零并自动续订。他算了一下,自己每天用不到 500M 所以只花 1 块钱,而且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一个月下来只交 49 块钱月费。这简直是一件开心,开了又开的大好事。 不是所有运营商,都像中国联通一样喜欢微信。 2010 年中国移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网络信令和数据流量资源大部分都被微信占用了,在广东省一度达到 40% 左右,以至于中国移动总裁李跃约腾讯 CEO 马化腾“喝茶”。在腾讯支付了一部分额外的“信令费”以弥补中国移动的“损失”之后,此事暂告一段落。 但中国移动对微信和腾讯“占用网络信道资源”的指责一直没停过,双方的梁子就此结下。你可能记得,几年前微信曾数次发生宕机事件,有一次移动用户发现别人微信好好的,就自己不行。有人质疑是中国移动捣乱所致,这种质疑没法证实,不过当时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确实领导了对微信的趁火打劫,比如中国移动旗下和微信竞争的同类产品“飞信”: 好在,中国移动也只能闹一闹,毕竟工信部都表过态,“鼓励和支持包括微信在内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而且随着时间,中国移动看的越发清楚:切了微信,吃亏的是自己。 2003 年,因为占用大量带宽,重庆网通、厦门长宽等运营商都曾经对 BT、电驴下载限速甚至完全封闭端口。尽管用户使用 BT 下载的经常是违法资源,BT 下载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按照技术无罪论的观点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后来法院判决厦门长宽此举违法,可在那一段时间里运营商根本不在乎。BT 下载这种它不喜欢的服务,就像案头肉一样,说切就切。 和当年重庆网通、厦门长宽对 BT 端口的无情、中国移动对微信的唧唧歪歪相比,现在的中国联通则完全反了过来:它几乎是上赶着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流量带宽。 如果你是中国联通用户,经常用移动数据刷微博,八成已经订购了包月微博免流量或者微博定向流量包;爱听音乐?8块钱一个月就可以用虾米音乐包流量畅听。 除了微博和虾米,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服务优酷土豆、市占率最高的工具应用 360 手机助手等,全都跟中国联通有相关的合作。 中国联通还跟一大票第三方(主要是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合作卡,比如京东的强卡、百度的神卡、优酷土豆的酷卡、今日头条的懂我卡、美团的美卡、饿了么的饿卡以及微博的大 V 卡等等。这些合作卡,在基础月费、套餐内分钟短信数流量上各有不同,但最核心的元素都是在使用对应的应用时赠送流量或者干脆免流量。(这里有一份中国联通合作免流量卡较完整名单) 当然还有跟腾讯合作的大王卡。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可怕的一张卡,因为腾讯系的应用(包括游戏)数量有近 100 个,微信、手 Q、视频、音乐、工具、浏览器、新闻客户端、相机、网络电话和王者荣耀一应俱全——是的,它们全部免流量。 QQ 音乐曲库没有你喜欢的五月天和周华健,腾讯视频上没有你追的电视剧,微信电话的话质和稳定性一般般,但你还是买了一张大王卡,然后把手机上的虾米音乐、爱奇艺和电话 app 扔进了那个名叫“吃灰”的文件夹。 不要钱的流量,谁不用谁傻。运营商和它的合作伙伴,就这样用一个简单的逻辑轻巧地左右了你的选择。只是这一次,不用掐掉服务逼你作出决定,一个月几十块钱价值的免费流量,就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你的上网习惯。 时间长了,心智正常,愿意少花一点钱的中国联通用户,都会最终完成从电话到微信电话,从豌豆荚到应用宝,从虾米音乐到 QQ 音乐,从百度云到腾讯微云的转换。 从用户角度,你不经意之间就“被”站队了。这还好,毕竟你省了钱。但站在那些没有和运营商合作的互联网公司角度,甚至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