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阿里影业对该片的营销推广做了精准划分,具体分为三类人群:一是爱宠人士,二是年轻女性,三是亲子人群。根据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按照用户细分、逐层递进的方式去推广。最终,该片的国内票房比其在北美的票房要高出将近一倍。 这就能够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智能宣发在整个未来电影产业里面的重要作用,大卡司大片的宣发固然已经在业内驾轻就熟,而年轻演员和导演的中小成本电影则更加需要依托于这种新的宣发方式。 2俞永福的“加减法”:阿里影业的所长和所短 对于企业而言,能做加法的有很多,而会做减法的却很少。 回顾阿里影业过去的两年,阿里影业发布了17部电影片单,先后累计斥资11亿元购入了大地院线和杭州星际影城等影院资产。在定调新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角色后,俞永福希望对阿里影业同步做一做减法。 “去年上海电影节的时候,很多公司都发布了片单,现在有一部分成了项目、一部分成了PPT,其中也包括阿里影业,这就是事实。今年阿里影业没有搞阿里影业之夜,就是因为我认为没必要,业务是做出来的没必要是先说后做。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要通过这种方式忽悠资源可以理解,但阿里影业不需要用这种方法。”
俞永福直言,如今的阿里影业将对线下的院线投资做一些策略调整。“我们今天必须要看到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影院场所现在多了少了?因此 Why me?如果是自己经营必须是有比别人做的更好的把握,但我不觉得在线下影院的自营这块我们有机会。我认为这不应该是阿里影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还是要依托于科技和数字平台,否则外界只能看到我们的劣势,而不是优势。” 在去年11月挂帅阿里影业后,俞永福叫停了许多不必要的项目,转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的方向上。 在商业化角度上,非票收入的商业化其实正是阿里体系的优势。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俞永福做了一个动作,就是把整个阿里大文娱里边的所有跟授权衍生集中在一起,把团队集中在文娱授权宝下面,这个团队会整体考虑在电影、电视剧、文学、游戏等各种内容形式下的授权衍生业务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的授权衍生业务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碟中谍5》开始做衍生品,当时过了1000万的销售门槛;第二个阶段是《星际迷航3》授权衍生品,销售额做到了三千万;第三阶段则是创造了业内的一个记录,在《三生三世》电视剧的衍生品上,阿里为这一IP做到了前所未有的3亿交易额。
而在今年7月,电影版《三生三世》也将在大银幕上映,届时阿里影业将对“三生三世”IP进行新一轮商业化探索。 “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说阿里巴巴能赢的是什么? 90%的人说阿里巴巴在授权衍生上一定能赢。你说阿里影业在内容上能赢,现在赞成的估计只有20%~30%,我就很理性,这就是事实。”对于授权衍生业务,俞永福非常坚定。 不和上游的内容公司竞争,做电影行业的服务者,而非竞争者。这是阿里影业的新的愿景和使命。 俞永福说,阿里影业对于基础设施的定位会一直坚持下去,atv,今天很多电影项目在中国已经过度资本化了,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来讲,电影业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基础设施把整个电影行业的盘子做大,那我们宁可去做其他。 数娱梦工厂现已覆盖新浪微博、虎嗅、钛媒体、界面、百度百家、新浪创事纪、今日头条、搜狐、腾讯、网易、DT财经、艺恩、一点资讯等。 内容交流与资源合作请联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