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个哲学上的问题,最大化加入环境特效和只在适合的地方加特效成为一对主要矛盾。4D版的《神奇女侠》没有将我拉进电影,反而让我出戏。本来应该好好欣赏电影中的大战结果,而笔者却总是在想椅子为什么不断踢自己后背,这应该是4DX败坏观影体验的铁证了。 电影绝非为4DX而成 4DX的观影体验如此糟糕,主要原因还是将过山车式的动感座椅模式,嫁接到一个本来就不是为其而生的媒介上。主题公园的过山车体验,视觉效果是完全和动感座椅的运动配套的,两者结合能够模拟非常特定的效果,让观众们感觉自己确实飞到了宇宙。像4DX这样的体验会失败,是因为它们承载的电影,本来就不是为主观体验而生的。 4DX的体验确实不是观众在家能感受到的,但也把本来舒适的观影体验变成了过山车项目。当然,对于那些故事不太连贯、角色不太吸引人的电影来说,这种新格式反倒可能合适——《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就是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4DX大片。但是对于在故事上还有点野心的电影(也就是大部分普通影片),4DX可能会让你出戏。
超宽银幕并非救星 作为4DX的姐妹技术,想要加强观影体验的ScreenX同样尴尬。ScreenX和Barco公司都尝试在普通银幕之外,加上两块边侧银幕来增大视场角,实现超宽银幕的效果,前者的代表作是《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后者的是《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但总的来说,因为影片主体部分已经拍摄完毕,侧边银幕上展示的是一些补充性元素,让效果看起来更融洽。
新格式拯救电影院? 虽然有着各自问题,但4DX和超宽银幕的发展速度可是不慢。4DX在全球48个国家已经部署了380块银幕,借由Regal Cinemas的合作,北美现在也有9块4DX银幕。4Dplex公司的Yi表示公司在其他国家发展迅速,北美地区相对较慢。 抛开体验不说,单说收入这些新格式可是“值了票价”。根据4Dplex公司数据,《神奇女侠》的4D厅收入要比普通厅高三倍,而《加勒比海盗5》的收入还要更高一些。当然,这样的高回报主要来自高票价,而不是观影人数或者观众的喜爱。不过这对影院来说是个好消息。
如果这些新格式能够快速扩张,估计“经济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好莱坞大片的窗口期在不断缩短,当人们在家可以看电影的时候,影院变身成过山车乐园或者VR体验馆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观众的观影体验不在人们考虑范畴,这是影院纯粹的求生策略罢了。 谢天谢地还是有从业者在单纯的考虑上映影片的质量,例如和IMAX合作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他的新片《敦刻尔克》即将上映;或者是改进激光投影的杜比,这些人依然在加强传统影片的观影体验,他们可没说拿什么沉浸体验和超宽银幕做噱头。他们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尽可能的拍最好的电影,让拿着爆米花的观众来看。 当然,这种老派的方式仅限于优秀的内容,并且能和观众产生连接。当银幕上上一水儿的“XX宇宙”、“XX续集”的时候,也许4DX这样的体验也不算最坏的方式——毕竟我们还是都去看了《新木乃伊》。 后记 近来有公司和国美合作了国内首个VR影院,相对于VR体验店,这个新项目看起来和我们想象中的VR影院更贴近。当我们不断怀疑传统院线什么时候会接纳VR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的是,院线需要VR主要是吸引观众,最终目的是让大家观看传统电影,而非VR作品。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成本较高的VR影视内容,都是IP衍生类型。当影院越来越需要这些新形式娱乐来吸引客流的时候,反而可能抛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更好的展示好电影给观众。 归根结底,影院需要的不是好莱坞超级大片的5分钟VR体验,而是应该认真的问问“六大”:“你们丫打算什么时候拍点好电影啊?” 相关阅读 从哈利·波特到漫威宇宙 美国大片进化方向是主题公园 迪士尼阿凡达主题公园开张:如何打造沉浸娱乐新地标 卡梅隆为啥不爱VR 从迪士尼的阿凡达主题公园能看出来 从The Void到Six Falgs VR体验主题公园的未来(上) 从The Void到Six Falgs VR体验主题公园的未来(中) 从The Void到Six Flags VR体验主题公园的未来(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