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还没有注意到,即使是在中高档酒店,他们的客房面积也在悄悄缩水,反倒是大堂越来越多花样了。这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人生活在数字世界里,人们需要被重新引入公共场合。 阿姆斯特丹爵士酒店的 CEO Lionel Ohayon 表示这样的设计旨在帮助旅客摆脱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束缚。这家酒店的客房不到 15 平方米,但大堂却格外明亮宽敞,这里设置了秋千椅、吧台和类似于影院布局的阶梯型座位。
(图片来自:QZ) 希尔顿的一份调查指出,很多客人即使并不需要去公共空间与他人交流,他们还是想要有更大的社交空间。希尔顿新的中端品牌 Tru 的市场总监 Alexandra Jaritz 将这种现象称为“socially alone”——独自社交。而这种独自一人、渴望社交又不想刻意与人交流的状态,正是如今的“空巢青年”们普遍的心理。 事实上,与我们遍认为的空巢青年多是御宅族的固有印象不同,这部分人群一方面享受着独居生活的自由,一方面又无法抗拒人群的吸引力,他们其实比谁都更愿意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排解孤独感。 “好奇心日报”曾做过一份调查,发现很多空巢青年爱往图书馆、商场这些人多的地方跑,甚至觉得“上班都还不错,开奖,至少有人说话”,即使下了班也情愿在办公室待着——这样的人在爱范儿的办公室就比比皆是。
(图片来自:MEL Magazine) 自打“空巢青年”这个概念诞生后,就催生出了相关的“空巢青年经济”,或者说单身经济——虽然这两个概念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等同的。然而,商家们推出一人份食品、各种小号用品、单身公寓等,满足空巢青年的物质需求时,直播,却无法帮助他们摆脱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酒店大概是最先发现空巢青年这一社交需求的行业之一。 过去,物美价廉的青旅一直被视为是年轻的背包客在旅行中扩展社交关系的平台,但如今像万豪、希尔顿这样的中高端酒店集团也乐于为年轻的住客创造共处的空间,大堂里摆上了舒适的太空椅和卡座沙发,为是的就是吸引住客多作停留而不是匆匆路过。
(图片来自:QZ) 不过,与豪华的大堂和工作区相比,酒店开始在房间面积和设施上缩减开支。万豪旗下的 Moxy 酒店客房平均面积只有约 17 平方米,为该集团平均水平的一半。 希尔顿新推出的 Tru 酒店,其客房面积约为 21 平方米,而与它价格接近的 Hampton Inn,客房的平均面积约却 30 平方米。 房间内的设施也被一一精减,比如著名的精品酒店 Schrager 就在客房内改用了更小尺寸的书桌,而在公共区域提供了宽大的工作区,为的是让住客可以带着电脑走出房间来到大堂办公。
(图片来自:QZ) 想必在这样的酒店里,像爱范儿著名空巢青年刘学文遭遇到的一个人在偌大的行政套房里写稿,上个洗手间还要跨越大半个客厅的尴尬,就不会出现了吧。 希尔顿美国高级运营副总裁兰迪·盖恩斯(Randy Gaines)认为: 越来越多的客人独自享受“独自社交”,他们更喜欢在公共空间而不是在房间里工作。 为此,希尔顿的不少酒店在公共区域和酒吧配置了插座,以方便人们使用笔记本工作。 当然,能够让酒店业如此大费周章作出改变,说明空巢青年显然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 调查机构 IORMA 在 2016 年的报告显示,在全球 20 亿家庭中,独居人口的比例接近 15%,约为 3 亿,比 2001 年增加了 50%,这一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所体现。 除去我们所熟悉的“空巢老人”外,独居的人群中年轻人的比例也在上升。前不久阿里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监》显示,我国的空巢青年人数达到了 5800 万。 阿里在报告提到空巢青年经常使用诸如到府清洁、果蔬购买、按摩推拿等到家服务,除了懒癌发作外外,大概也是希望家中多一点人气吧。
(图片来自:搜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