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活着!有粉丝在后台问我是不是被封号了,这么久都不更新了,为了证明自己安好,赶紧发篇文! 今天我想讲企鹅公益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2016年,企鹅掌门人马化腾被誉为“首善”。pony承诺将捐出一亿股腾讯股票注入正在筹建中的个人公益慈善基金,支持在中国内地为主的医疗、教育、环保等公益慈善项目以及全球前沿科技和基础学科的探索,价值约139亿元。 不仅是pony,企鹅帝国的另一个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也在此前福布斯中国的慈善榜上以23.7亿元名列榜首。 就在本月13日,腾讯公益宣布推出 “创益计划”。首个重磅动作便是首期将拿出20亿人民币总额的广告资源,助力全国的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提升公益创意传播能力。 看到上面的一则消息,吃瓜群众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企鹅真任性,有钱!点个赞! 但是,筱瞧却认为:腾讯对公益事业的贡献价值并不是钱,而是模式。 在公益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天,腾讯公益与网站技术人员用一个下午快速开发了一套网络捐款软件。软件上线8天,爱心网友的捐款即达到2300万元。这个数据深深地震撼了当时的公益圈,甚至在腾讯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公益能否做人人可及? 争议的本质在于,今天的互联网,仅仅是公益慈善组织用来筹款、项目展示或者传播的工具,还是可以做的更多。 腾讯选择了后者。十年来,腾讯公益最大力度推动了公益的人人可及,让公益也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而腾讯公益平台十年来累计获得捐款18.9亿元,参与捐款人次1.1亿,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众慈善筹款平台。 通过多地、多点、多项目的连接,腾讯让传统的慈善捐赠方式去中心化,各种公益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方式,并通过社交熟人网络,将公益慈善行为的影响力成倍放大。而在此过程中,腾讯公益平台、捐赠人、公益机构、企业与受捐赠人五方正在逐渐构成一个完整的公益生态。 是的,互联网正在成为公益事业不可缺少的生态条件,从而也改变了以往传统公益的思维方式,用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的话来说,这是技术和人心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而“透明、科技、连接”三个关键词正是中国互联网公益从零起步到目前走在世界前列的基因。 先来说说连接,移动互联网介入前,公益是集中式的,个人如果想要求助或捐助,都要通过专业机构走漫长的相关流程。而互联网让将公益的门槛降至最低。 在腾讯公益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个人实名、非公募机构、公募机构的名义发起公益项目,已经注册的公募机构会通过他们评估、审核的项目进行认领以赋予公共募款资质,在公募机构评估项目的过程中,会与发起人主动联系。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10个工作日没有公募机构愿意认领,则意味着项目无法通过。 通过审核后,由全国各大公募基金会认领,即可展开在线公开募款、在线反馈执行进展并接受公众监督。 传统的公益模式存在信任的黑盒,开奖,根源是受助方、捐赠者、公益机构,三方没有办法建立连接,信息流通不畅。而在腾讯公益平台,善款拨付完成或项目执行结束,项目发起人会提交项目结项报告,通过微信等工具直接推送给捐款人,公示项目的执行情况、善款使用情况。也就是说,从筹款开始的那一刻,筹款者的信息、捐款进度、资金去向都会实时动态地推送给捐款人。以下图为筱瞧的捐款反馈:
正如陈一丹所说的,只有人与信息的连接产生透明,人与人的连接产生力量。有透明才有信任,互联网公益生态才得以生发。 在这种透明的体系下,每一个捐赠者也是监督者,同时还可能是传播者、劝捐者,公益参与者身份的重构,让公益有了成长的土壤,让人们敢做公益愿做公益。 在整个互联网公益产业链中,腾讯为人人公益提供了可能性和工具平台,其中腾讯把关系链、社交劝募能力、支付能力作为最基础的工具开放出来,atv,将公益成功转变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比如,“乐捐”“一起捐”这样的产品。 当然, 除了工具,玩法也同样重要,一个轻量级的好创意可能会激活整个公益生态链条的资源与活力。 比如,此前微信运动和腾讯公益联合发起了一个爱公益的活动,用户通过微信运动把自己的每日运动步数捐赠出去,只要步数达到了10000步以上就可以捐赠,腾讯基金会将根据用户捐赠的步数匹配捐款一定金额,这便是最典型的让用户在简单有趣的应用中,把用户碎片时间、健康计划和公益相结合,引爆公益链的例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