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凯认为,知识付费是一个需要重运营事情,如果没有重运营,内容水化是必然发生的,j2直播,投机者看到有利可图就来了,这样提高了用户的筛选成本,付费则失去了意义。 成本不高,内容以及服务形式缺乏相应的标准,朱峻修认为这是行业问题,并且对用户的伤害比电商行业更严重。 当内容付费市场刚刚起来时,方可成曾担忧过势头过猛是否会过早榨取用户的意愿。 面对知识付费市场出现的问题,蜻蜓FM副总裁郭嘉表示,“被市场带动的第一拨尝鲜者被IP所吸引,泡沫回落后,市场趋于理性,消费者希望找到性价比更高、可提供价值的产品。” 但是钱奕认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在任何阶段,市场都会存在头部内容、腰部内容、长尾内容,这不会只是现阶段的现象。 头部IP、头部内容正是各平台冲出突围战的砝码。 知识超市的天花板 知识市场规模有多大?钱奕分析与图书市场规模相当,据中国出版协会的报告称,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元。
有媒体估算,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3倍,达到近5000万,截止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100-150亿左右,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个数字有望达到300-500亿。 “对于创业者来说,市场足够大”,钱奕看到了行业惊人的增长。 5月17日,知乎App上线“市场”独立入口,汇集知乎Live、知乎书店、付费咨询三类主要付费服务形态,提出要做“知识届的天猫”。 为了建立壁垒,atv,得到、知乎、喜马拉雅FM、豆瓣等平台搭建各自的知识付费平台,“知识超市”开始形成。 前分答公关总监崔书馨撰文,“想让知识付费产品走向稳定盈利,势必要走平台化服务化”。她想象“知识超市”的未来是,像Airbnb一样,知识内容像待出租的房间一样在平台上慢慢积累,用户逐渐适应平台的定价逻辑和推荐习惯,才能成为稳定的生意。 在崔书馨看来,“知识付费产品的致命弱点决定了‘超市’模式无路可走”。原因是因为知识付费产品无形化,定价无法体系化,服务无法标准化,以及知识付费产品需求并非刚需。 随着玩家涌入,内容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越多,付费市场也会面临免费市场的尴尬,稀缺性被稀释,转向市场泛滥。 朱峻修有些悲观。在800万单节、50万小时的课程里,他看到很多讲师的内容逻辑延续的是传统杂志逻辑,内容的稀缺性不够。 当知识付费时代来临,内容的生产依然停留在杂志逻辑,没有打破免费吸引流量的惯性思维,这意味着付费内容与免费内容没有足够区别。用脚投票的消费者,只会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什么内容有价值,什么内容无需关注。 “很难有聪明的办法”,朱峻修试图从用户群出发,在大量数据中,挖掘用户的痛点,摸索出内容增长趋势,寻找付费的空间。 真正解决问题的知识才会有市场 6月12日,蜻蜓FM推出《矮大紧指北》,一档由高晓松聊“诗与远方”的音频付费节目。 在发布会上,高晓松将知与识拆开,“‘知’很简单,就是一加一等于而。这个没什么可付费的。但是‘识’是一个人踏遍千山万水寻找的、最终形成体系的东西。当然‘识’是更值得付费的。” 其实,高晓松将“知”与“识”的对比,透露出知识付费市场的焦虑:用户需要什么?什么内容能带来价值?平台的机会在哪里? 郭嘉将目前市场上的付费内容分为三类:一种是短期内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一种是具备结构化、体系化的课程、系列讲座;一种是提供价值观,消费者对价值观有高度的认可。 《矮大紧指北》属于第三种。《晓说》、《晓松奇谈》等节目为高晓松积累了一票粉丝,他已然成为具有号召力的IP。此前,蜻蜓FM上线的高晓松免费音频,累计播放量达9亿。 社交媒体崛起后,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门户网站转向微博、朋友圈,其原因是人们对大V、对有影响力个人的认同超过对信息本身的渴望。
相继推出蒋勋、高晓松后,郭嘉认为内容付费不仅仅是做知识的梳理,还要有强人格魅力,带有分享者个人品味与审美。 同样在找用户价值的朱峻修瞄准了第一种。什么是刚需?在他看来,一个高中生如何将分数从60分提高到90分,这是可见效果、可衡量的问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