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客公园 原标题:高晓松上线播客节目《矮大紧指北》,不露脸、不励志、没正经
不管是高晓松还是矮大紧,有意思总是第一重要的,高晓松独一个。 今年 1 月《晓松奇谈》收官以后,高晓松决定休息一段时间。「有人说你不要露脸了,你这个脸有什么好看,你有声音就行了。」他当时对媒体这么说。 果然,不到半年,高晓松就宣布上线了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6 月 12 日在蜻蜓 FM 开播,一年 156 期打包 200 元。不是以音乐人、导演高晓松的身份,而是「矮大紧」这个他曾经使用的一个笔名出现。
用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开奖,是完全不同于《恋恋风尘》、《同桌的你》等青春怀旧风格的《杀了她喂猪》、《彼得堡遗书》,还有《张生记》。 他的发刊词里有这么一段: 十几年前,我刚刚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专门写的小传: 矮大紧,北京胡同人士。形貌乖张,间歇性智障。恋爱凡五次,积绿帽三顶,因此对女人及与女人有关的男人有暴力倾向。 该矮自幼有倾诉癖,由于变声期早恋,声如鸭。 三十岁后亲朋鸟散,乃自学和弦三五,终日对一叫做麦克风的外国人嘀咕。其歌骚长颇占硬盘,其文粗俗有辱观瞻。 高矮、小大、松紧,「矮大紧」是高晓松的反义词。这基本讲清了这个节目的调性:高晓松「纵横四海、有很多理想」;而矮大紧「满口俏皮话、梦想着不劳而获」。 这次的《矮大紧指北》节目,高晓松就决定聊一聊那些不符合自己「正版人设」、更接地气的东西:比如,怎么当(装)好一个文青,或者汇报一下这周都干了什么。 不管是《晓说》还是《晓松奇谈》,都是满汉全席、不能马虎。按照高晓松的话说,做十几分钟一集的播客,j2直播,没有人围观,不用化妆,也遏制了表演型人格。「中间不用去上厕所,讲着讲着还掉过泪」,比较像一道私房菜。 但说真的,《矮大紧指北》谈什么不重要。 高晓松老师算是名副其实的大 IP 了,生性里还有一股北方汉子的正直痞气。《晓松奇谈》播放量过九亿,《晓说》有六亿五千万次,「相当于被全国人民每人瞅过一眼」,这还没有算上后来他参与的《奇葩说》。 即便是讲 AI、讲前沿科技,他也永远使用他的那一套语言体系去讲。他的表达就是这样的,会赚吆喝。好像轻轻松松,但又是厚积薄发。这些内容上的定位,看上去只是区别于自我提升类节目的一个噱头。
从左至右:虎嗅网创始人李岷、高晓松、蜻蜓 FM 董事长张强、网易文学漫画总经理范少卿 蜻蜓 FM 董事长张强在发布会上说,自我提升类产品的付费意愿已经被各大平台证实了。硬知识是解决焦虑的一种方式,但焦虑也有很多种,像晓松这类节目同样也是缓解焦虑,他这个人特别快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让人更加放松。 目前在蜻蜓 FM 上卖得最好的,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的《细说红楼梦》,每期一小时左右的节目,单价 0.8 元。相比之下,十几分钟一期、单价 1.3 元的《矮大紧指北》有点贵。 但晓松老师也不为赚钱,他说「带着耳机坐在这儿觉得好有意思,有一种好像昔日重来、又回到年轻的时候那种闪亮的日子那种状态。」而他之所以选择蜻蜓 FM,是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策划」。 平台公司要摆脱单纯的渠道角色,核心在提供内容服务的能力。在高晓松看来,音频平台最开始实际上是 UGC 加上二手的内容(就是视频或者文字文学),真正估值好几十亿的公司,都是从渠道变成平台的公司。它必须是个有机物、有生命力、有自驱力的,在合作中能与作者互相校正。 此外,平台与内容生产方一起把内容做强,也是为了抵御技术层面的降维攻击。比如,未来或将大展鸿图的区块链技术,则有可能直接取代没有内容能力的分发渠道: 「区块链技术在迅速的前进中,当然对包括阿里在内的以集成平台为运营模式的都会有一些冲击,尤其是知识、内容、音乐这些无形的东西。未来的版权变成了比特币,消费者直接向创作者付费,而且这样的技术是不能被修改的,所有的交易在去中心化的区域里执行。」高晓松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