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天使亲宝宝时,团队不到10人,但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回忆到,当时就看中了他们的超群的产品和技术能力。三年来,在创始人冯培华的带领下,亲宝宝从最开始只有成长记录、家庭分享功能的工具App,逐步进化到现在集记录、云存储、育儿、亲子服务等多维服务为一体的家庭育儿平台,成长为亲子服务领域的头部企业。 三年里,我们一直持续支持和看好亲宝宝的发展。我们相信,亲宝宝聚焦的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消费市场,是接下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亲宝宝围绕孩子成长,可以结合大量家庭消费场景,通过挖掘不同家庭成员间对育儿问题的个性化需求,衍生出更多价值服务,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本文转载自创业邦杂志 日均登录用户超过350万,月活跃用户超千万,注册用户4200万,上传照片数超15亿。天使轮由创新工场投资,A轮顺为资本领投,B轮就获得复星集团数千万美元投资。 这些成绩源自一个家庭育儿平台亲宝宝。它的创始人不是一个妈妈或是预备妈妈,而是一个做了14年手机消费电子的工程师。 选择跨领域做亲子行业,源自亲宝宝创始人冯培华的一段亲身经历。他的女儿2岁以前在奶奶家长大。尽管每个月都会回老家看望女儿,但是他没有完全参与到女儿的成长。女儿上幼儿园以后,因为工作忙碌,冯培华经常出国出差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女儿。“回想过去,觉得女儿突然就长大了,中间的过程体会非常少”冯培华说。 而这样的情况,其实中国大多数的家庭都类似。因为这样的体会,冯培华思考如何让一个分散的家庭都能见证、参与宝宝的成长。 因此,离开工作了14年的为全球数十亿的硬件产品提供服务的虹软中国,冯培华和两个合伙人踏入母婴行业,在杭州郊区的一间单元房里研究起了亲子APP亲宝宝。 4年时间,0到4000万用户 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总有一些刷屏晒娃的朋友,你对他们是又爱又恨。而作为孩子的父母,一方面也在担心朋友圈刷屏的影响,又需要一个能够一直记录宝贝成长的平台,私密而又便于分享。亲宝宝就在解决这样的问题。
2013年1月,亲宝宝正式上线,上线半年突破30万用户,一年后100万。至此,亲宝宝用户半年的时间翻倍叠加,2016年2000万,今年年初用户数突破4000万。 4年时间,从0到4000万用户的增长,16年12月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对于这样翻倍的成长速度冯培华说: 初期的时候,我们在获取用户上,都没有怎么花过钱,靠口碑起家走到今天。 亲宝宝的第一批用户,来自自然流量、种子用户、和口碑传播。公司成立初期没有预算,也没有人做相应的推广。靠的是从用户角度的需求认真打磨产品。 与普通的云服务相比,亲宝宝在考虑怎么样把亲友更方便地邀请进来,怎么样能把孩子的成长经历排的更好。亲宝宝会根据孩子成长过程拍照的日期排序,而不是根据放进来的时间进行排序,有孩子的大事记记录孩子重要的时刻,还有模块方便妈妈做日记。为了保证家人的私密性,亲宝宝采用邀请机制,必须通过邀请才能看到空间中分享的照片或动态。 因为看重产品的交互和体验,每一条用户反馈的问题,冯培华不止看,还会亲自回复。 一个每天关注用户反馈的CEO 与其他APP产品不同的是,冯培华特地把“意见反馈”这个交互按钮设计在APP非常显眼的位置。 冯培华对创业邦杂志说:可以这么说,在公司30个人左右的时候,意见反馈都是我亲自回复的。 现在亲宝宝有专门的客服团队来处理这些意见信息。还会有核心用户群,定期做交流和调研。冯培华还是会坚持每天看这些反馈,把核心意见发给团队做修改处理。 对反馈意见的重视推动了产品的发展,不止是帮助亲宝宝更新迭代,还衍生出了新的内容。 做产品,要百分百对用户负责 亲宝宝的APP在多个版本迭代之后,就有用户开始提问在照顾宝宝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增多,让冯培华意识到除了记录、还需要育儿的知识体系。 冯培华说:我的思想很简单,不懂的话,就要找很专业的人来做,不能在网上随便扒一些文章。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对用户负责。 如何设计才能让用户觉得好用?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核心上。 “育儿是很细的过程,这个妈妈怀孕、生孩子、孩子0岁、12个月、2岁、3岁,每一个过程,家长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刚开始需要的是奶粉、尿不湿,后面需要的是幼儿智力的发展等内容。”冯培华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