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企业尝试智能音箱大多折戟的状况下,京东这一次选择了在冰箱——这个属性完全不同的消费品上做出新的尝试,并且选择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而非完全自主化产品,很明显是对自身有着正确的判断。 首先,所谓的「京东智能冰箱」,是由京东和格力、海尔、美的、三星、LG、惠而浦、美菱、松下等 18 家家电品牌共同打造的定制化产品。 而京东研发的,是一套智能冰箱系统解决方案,在这套解决方案中,京东会根据不同家电品牌的特色来提供不同的为那些正在从过去很传统的冰箱开始转型成智能冰箱的伙伴们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不同品牌的冰箱在继续拥有自身特性的前提下,还加入了京东的智能「中枢」,对消费者来说,选择上更加多元。另外,京东表示,冰箱产品自身的技术特性也比较高,京东没有选择自己造冰箱也能起到互相补充的效果。 在市面上,智能冰箱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不论是三星、LG 等国际厂商,还是美的、海尔等国内厂商,传统白电企业都尝试过自己的智能冰箱产品,但这些企业对互联网和产品智能化的尝试,大多较为封闭,如果没有第三方服务加入,直播,所谓的「智能」只是空谈。 而这一次京东所做的,是通过技术和内容服务并行的策略。首先,技术上采用的是「智能显示交互」和「图像采集系统」的硬件模组方案,在 5 月份的发布会上京东表示,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技术能通过在冰箱内安装的两枚摄像头,实现开门后 0.02 度瞬时抓拍,采集到用户冰箱内食物的图片,并进行数据标注。京东冰箱负责人关煜称「这项技术已经能覆盖日常家庭冰箱中 98% 的食品,精确度达到 96%。」 内容服务方面的整合更是传统白电厂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作为电商平台,京东拥有商品配送和产品选择上的优势,能在冰箱上的京东直接购买产品必然会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同时,京东还接入包括腾讯、喜马拉雅、掌厨等第三方内容服务,在厨房场景下,也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可以说,传统白电与互联网企业的联合,是加速产品从「实用」到「更好用」的路径。 从智能冰箱切入,这一次京东找对场景了吗? 为什么这一次要花大力气做智能冰箱而不是智能音箱。谈到这个问题时黎科峰回答「我们之前做了智能音箱,不过在国外,亚马逊的智能音箱会在厨房使用,但是中国厨房的环境比较恶劣,炒菜一定有吸油烟机,噪音比较大,而美国是开放式厨房,我们做音箱很难放到厨房里面,另外一点,西方国家对音乐这样的内容消费会很喜欢,在消费偏向上向着音乐,国内是有差异的。」 「京东为什么选择冰箱作为入口?第一是因为冰箱 24 小时不断电,第二是每天早餐、中餐、晚餐都会可能在厨房,你会需要用到冰箱,而京东在生鲜和日百,包括沃尔玛和京东到家这小销售、服务商拥有资源,符合冰箱或者厨房这个场景,厨房这个场景跟居家生活的相关性很高。第三就是完整的技术链条,包括内容和服务,第四就是我们在冰箱销售上也能给到厂家支持,大家一起建立一个生态。」 所以,相对于音箱,中国人对于冰箱的智能化,会有更直接深切的体验,这也许是智能冰箱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条件。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曾对比过 Echo 和 Google home 的使用体验,他提到用户要养成新的交互习惯,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新路径比旧路径要短得多, 新路径的成功率足够高, 新路径失败后的损失足够小。 首先,购买食材是刚需,京东又是国内电商平台中从采购到销售,从配送到后期客服环节效率最高的,京东到家中的生鲜在配送速度上也具有优势。 其次,在厨房推送内容,具有特定性。一般来说,你在厨房里能用到的内容服务无外乎菜谱、音乐这样简单直观的种类,所以区别于我们日常用到的智能音箱,智能冰箱在语音助理方面有了侧重点,针对厨房这一场景来进行专门的 最后,冰箱和一些智能硬件的联动,消除单一智能化会是未来家庭的必然。来自易观智库《中国智能硬件创新产业发展分析》表明,购买智能电视的用户中 28% 又购买了智能家居类的其他商品,还有 14% 购买了健康监测类产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