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时代鲜明的杠杆。 汪华先生这些年算是见证过不少创业者的潮起潮落,他20岁出头就已经创业成功。之后供职于谷歌中国,再后来便与李开复博士一同创建了创新工场,知乎、豌豆荚、友盟等优秀企业都是汪华先生投资的典型案例。捕Sir也很好奇,如果是这样一位创业与投资双丰收的成功者要给后来者提建议的话,他会说些什么呢? 选切入点 01、找切入点本质上是找你能赢的点,不只是为了找用户需求。说白了就是在一个巨大的市场里找到一块暂时的蓝海,还要确保你能赢,所以别去找一个自己胜算不高的点。 02、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时代鲜明的杠杆。当你在想切入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切入点本身能不能给你提供杠杆,这个杆杠可以是打法的杠杆,资源的杠杆,资本的杠杆。无论是58同城还是汽车之家这些公司,他们早期都是做搜索引擎,本质上是靠搜索引擎杠杆起家的。 03、关注所选的市场能不能收敛。有很多市场无论你再怎么做,其特性天生就是分散的。分散的市场将会增加推广、运营等成本。像这样的市场正常情况下不要去做,除非你发现了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 04、要选择适合发展的市场,有些市场再大也与你无关。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个市场好大,我们要去做,但有的市场根本不是给创业者准备的。真正适合创业者的市场还是早期萌芽阶段,最好是谁都不知道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怎么玩。如果这个市场大家都知道怎么玩了,说白了这个市场就是堆钱、堆人的游戏。 05、选择切入点需要从团队特点出发。你需要回答自己的这个团队凭什么能赢? 搭团队 06、找你真正熟悉且信任的人搭伙建团队。创业是个艰难的过程,才认识1、2 天的人哪怕再相谈甚欢,也需要花足够长的时间让彼此加深了解,建立信任。 07、团队规模在10个人以下时,人贵精不贵多。雇人反而要挑剔,直播,宁可2个人干3个人的活,给更高的工资与股份,也不要3个人干3个人的活。这不是为了省钱,早期做产品的人越少,效率越高,沟通成本越低,每个人成长的速度也会更快。 08、创业公司都要有一股气,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往往会不利于公司的精神文化形成。 09、如今互联网创业要求一开始就有相对完整的核心团队。当你计划好了创业,紧接着就要想办法找到和自己互补的搭档。如果不能,那就要好好重新考虑一下你的计划。有些投资人一般不会投没有能力或不愿聚合一个小团队和自己一起干的创业者,比如我。 10、结合所处市场的特性来建团队。如果你去做一个早期的市场,尝试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对团队要求更多的是在产品能力与技术能力方面,这就需要团队里有一个技术合伙人;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偏运营的成熟市场,那搭建团队时则需要考虑产品、运营、商务、领导、各方面的人才,这就需要团队里有一个能力出色的人来当CEO。 做产品 11、对于一个早期产品,最好能找到一群最需要它的核心用户。那些试图满足越多用户的产品,往往会越复杂,也越不让人满意。 12、用简短的语言说清楚产品的核心需求和核心功能,如果这两点不能通过两句话说清楚,就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13、不是一定要做没人做过的产品。借鉴已有的应用和模式做增量创新或整合式创新其实也是一条好的路,只要你能做出好的区隔点。如果你要做全新的需求,最好是要能确定这个需求一年内有明显的量。再远的话,最好能找到一个一年内过渡需求的点。 14、启动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用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核心功能,尽快发布,尽快获得用户测试反馈,尽快改进(或放弃)。 15、在中国有一些很糟糕的现象。第一,我们很容易把将产品做到极致和磨洋工或者半年出一个版本这些事等同起来;第二,完美主义很容易形成孤芳自赏的状态。创业者必须明白,快速发布产品是公司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这和把产品做好并没有冲突。 16、开发第一版产品应集中于开发出核心功能——用户愿意花 70%时间的功能,放弃非核心需求。第一个版本尽量定义为2到4个人可以在2到4个月内开发出来,可以给几百上千个用户用。如果预期超过这个时间和资源,就削减外围功能和简化设计,保证在钱和资源以及时间用完前,自己还能做数次探索。 17、只要满足用户需求,第一版可以用尽量简单的解决方案。比如部分后台和算法,可用先静态页面,人工干预的方法解决。 18、找到所有相似、相关、上下游的产品,充分研究学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