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机器人搭载的摄像头在成像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的成像质量还比较一般,需要通过更先进的传感器以及一些类似图像超分辨率分析的算法来解决;此外,还要考虑运动摄像时如何消除的运动模糊问题。 除了计算机视觉,要形成有效的人机交互,能够对人类自然语言形成理解和反馈的语音系统其实是更关键的部分。自然语言处理也一直是AI领域一个难于克服、进展缓慢的难点。 在这一部分,优必选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处理这类更为主要的技术工作交给了自己的投资者及合作方科大讯飞;此外,优必选也曾在自己与亚马逊合作的机器人Lynx上搭载Alexa语音平台。
△优必选与亚马逊合作的机器人Lynx 据周剑透露,优必选也在尝试打造自己的智能操作系统,并通过希望通过开发者社区形成自己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生态。 行业还有多大空间? 今年年初,优必选入围了CB Insights评选出的AI 100榜单,此前在B轮融资中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金的优必选也成为了榜单上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唯一一家独角兽。 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周剑认为目前国内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行业,泡沫都非常大。比如,对于家庭场景下的服务机器人,能做的可能只有三点:教育、陪伴和娱乐,但很多人都在往风口上冲,其实是自己根本没想好自己能做什么。 周剑还认为,苹果、谷歌这类巨头进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我和苹果、BAT都接触过。第一,每家公司有自己的基因,有自己的主业。我们现在全力以赴在做的东西它们应该不会去做;第二,没有硬件的操作系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这跟简单地将一个开发好的Alexa平台放在不同的硬件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情。” 周剑说,自己一直在做几乎没别人在做的事情,也许未来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会有好几种,但在人形机器人这样一种载体上,优必选在未来完全有机会脱颖而出。他还表示中国的强大智能制造业实力有机会将这一行业的边界拓展到更远。 未来 未来,人形机器人是否会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最终载体? 周剑说,就他个人而言,更偏爱人形机器人这种形态,也希望它能够成为这样一种载体,特别是在家庭领域——不管它需要十年、三十年还是一百年来实现。他仍然相信,在未来无论家中的硬件如何智能,人仍然会感到孤独,会需要陪伴,而他希望人形机器人能扮演这种角色。 而陶大程则给出了一个更为客观的回答:“我觉得人形机器人主要是用来完成和人之间的交互,但在一个工厂中,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机器人来完成工作吗?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参与。” 陶大程表示,人工智能已经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而言,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应该会是AI的主要载体。 “就像我们谁也不愿意对着一个智能音箱说话——但如果是和一个人形机器人说话,直播,感觉到理解和陪伴,你可能会觉得更为自然。”陶大程说。 One More Thing 附送一个视频。画面中正在行走的是优必选正在开发的双足机器人Walker(目前还只是一个骨架),研发团队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测试,最早有望在明年的CES大会上亮相。 周剑透露,Walker的预估研发成本在3到5亿人民币之间。
P.S.就在昨天,Google将全球最知名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出售给软银。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应量子位之约,从他们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 波士顿动力在机器人行业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 在此之前,波士顿动力曾经对外表示过,公司以前是、现在是、且将长期是一个烧钱的公司。不难看出,成本问题制约着机器人商业化的步伐,尤其人形机器人,目前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本田ASIMO和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造价百万美元级,但都处于实验室阶段。作为产品推向市场,其性能是否稳定、成本是否可控成为关键因素。全世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将双足机器人商业化推向市场,欧美、日韩都没做到。 而优必选从诞生之初,就非常明确要做可商业化的人形服务机器人,我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即左腿商业化,右腿为前沿技术布局。能够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进行市场化验证,收集来自用户的行为反馈,从而为接下来的技术研发提供最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