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未来的人。” 在谈及未来人形机器人的陪伴是否会让人更孤独的问题时,优必选创始人、CEO周剑如是回答。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伦理、道德、情感都会发生变化,他不知道未来人是否会变得更加“孤独”,甚至很难想象30年后我们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子。 也许他们已经在体内植入了芯片,或是戴上了某些增强力量的装置…… 但周剑仍然对自己在做、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他相信人形机器人代表着未来。
△中为周剑、右为优必选AI首席科学家陶大程 为什么是人形机器人?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或者合成生物体、人工生命体”。 其实,这个定义在“或者”前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割裂——制造一个有大脑、有智慧的“生命体”,与单纯地开发一个外观和动作像人的机器相比,二者在难度上存在本质差异。因为制造难度以及成本的高昂,前者基本无法有效地实现商业化。 而近几年被深度学习与大数据所带动的人工智能复兴,则有望让人形机器人受益于相对更为成熟的语音交互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成为家庭场景下的新一代智能硬件接口。 这或许是一个风口。近几年,亚马逊、谷歌、苹果这些巨头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试图借由一种成本更低的智能交互方式来收割用户。目前来看,搭载了语音助手的智能人形机器人与同样搭载了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相比,二者在产品形态上本质上似乎区别不大。 但周剑坚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将AI技术放在一个音箱上面,这可能是一种趋势,一种交互方式上的变化。”在将智能人形机器人与智能音箱进行对比时,周剑说,“记得之前我们和腾讯做过一个联合调查,在北美的一些家庭用上Echo后,他们在家里使用手机的频率降低了30%到40%。 数据不一定准确,但在语音识别这些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代表了一种方向。” “但我始终认为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目前,一些驱动、运动方面的机器人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商业化成本还没有真正降下来。 但如果有一天,小型的机器人也能够完成Echo的任务,对于人类来讲,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一定更有乐趣。抛开成本、抛开价格,从长远上看,桌面或者是大型机器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优必选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Alpha 2 采访当天,量子位现场体验智能人形机器人Alpha 2。与同系列的第一代产品相比,搭载了摄像头和科大讯飞语音操作平台的Alpha 2能够通过语音和图像实现同用户的互动,在体验中,Alpha 2正确地给出了如“深圳今天天气如何”、“美国总统是谁”这类问题的答案,也能跟从指令打开或关掉顶灯,最后甚至还仰面来了个周星驰的大笑。 周剑说,他们未来的目标是打造服务机器人——可以端茶倒水、做菜做饭,甚至能在人不方便的时候帮助解决所有的事情。他认为,这种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同之前所有产品都完全不同的品类,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交互设备,而是能给人以陪伴的朋友。 他表示,要做一个能在家庭场景下完成简单陪伴、教育等任务的人形机器人,让它以一个大众相对可接受的售价实现商业化,可能需要六到八年,而要实现“服务”,可能会需要更长时间。 让人形机器人智能化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抛开伺服电机、液压、气压这类外部机械控制技术,我们只谈机器人的内部操作平台。 去年年底,悉尼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陶大程加盟优必选担任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负责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 据陶大程介绍,目前自己团队的工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脸识别:家庭场景下的人形机器人需要能够识别家庭中的成员。 物体检测:对家庭场景中的常见物品进行识别、检测。 人体姿态估计:作为人机交互的接口,机器人要理解人的动作、行为,首先要完成对于人体的姿态估计。 陶的主要工作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层面。相对医疗、工业场景,开奖,家庭场景的环境要更为复杂(受光线、油烟、物品摆放等因素影响),机器人的图像识别能力也需要和场景直接相关,因此一些通用型的物体识别算法可能并不适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