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设计旅行领域有很多创业者,但囿于效率和收益的困境,迄今为止并没有一家迅速突围、做大规模。 6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旅行品牌飞猪发布“旅行设计生态战略”,其中包括定制旅行、极光、贝加尔湖等专线以及更多场景的酒店信用消费,另外还有一些基于旅行场景化的产品端改进,比如“我在这里”、“周边好去处”之类的…… 避免出国之后的如下尴尬。 第一眼看过去,感觉飞猪这次推出很多内容,分散凌乱。但其实所有的变化,都在围绕场景化。定制专线、产品端改善、信用消费场景等等。 拿酒店信用消费场景来说,这个是飞猪一直在拓展的项目,从单项的刷卡消费,到拓展更多的支付场景,用技术来减少游客在酒店“浪费”的时间,得到更多“高效”时间。 “设计旅行”则是另外一种场景。一种类型的设计,包括飞猪定制的南极专线、北极光专线2.0、英伦专线、贝加尔湖专线等新产品,另外一种类型,则是给用户开通定制频道,让飞猪合作方与用户对接,拥有“自留地”,可以直接发挥。 “设计”旅行会更便宜还是更贵? 定制旅游行业曾经面临一个困惑,为用户定制行程虽然收费更高,但是搭进去人工与资源最后折算下来,收益还不如“批发甩卖式”的大团。而参与定制的乘客也觉得多花的费用,并未得到预期的体验。 背后根本的问题是,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带来的双方预期和实际收益产生了误差。那么飞猪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从飞猪发布的战略来看,飞猪的“设计旅行”包括两个场景,一个利用规模降低成本的“标品低价”产品,比如南极专线、北极光专线2.0、英伦专线、贝加尔湖专线这些产品。一个是延续传统意义的“定制旅游”产品,即采集用户旅游的计划、预算等等,由专人为用户进行定制建议。 第一个场景是“从无到有”,飞猪利用庞大的流量、数据分析的结果,开辟了一些性价比非常高,但此前非常冷门的线路。比如身为地球游客的我们,这一辈子确实应该考虑去一次南极,而北极光专线也非常诱人。此前这些线路成本高,开奖,甚至包含着一些风险,所以很多人敢想不敢去实现,而飞猪满足了这些想法。 第二个场景是“定制升级”,旅游行业本身因其巨大的上升空间和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厮杀的红海,但由此也引发了非常多的问题,虽然“黑导游”、“强制购物”等在行业约束下已经得到缓解。但各种旅游团中的“猫腻”,使很多游客“敬而远之”。比如我知道的一个普吉岛团,为了让游客去制定地点购物,大巴车在岛上环形开来开去,浪费时间,不给游客去超市自购时间。 这些不好的体验,是的很多人放弃团游。年轻的游客有更好的语言水平,更高的收入,更强的使用移动工具的能力,他们拥有自由行的能力。但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因为大家发现,攻略基本都是一样的,游客像被无形的手驱赶,尽管是自己查攻略,但最后走了一样的线路,吃了同样的东西,唯一的区别就是时间选择更自由。 而飞猪的“定制旅行”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旅行定制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飞猪利用自己已有的数据,帮用户进行更多的选择。景点、酒店的线路设计,整体行程的体验建议,根据用户个人喜好来定制不同的计划。有的用户喜欢博物馆,有的喜欢自然风景。“周边玩什么”、“我在这里”等产品的完善更可以即使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设计旅行中很重要的一个“酒店全场景消费”也是改善旅行的重要环节,减少登记、退房的“纯消耗”,得到更多自由时间。而随着酒店其他消费场景的拓展,未来体验会更好。坐在房间可以看到酒店内部消费很多选项,决定去不去参与。 所以结论是,需要旅行社提供更多资源的纯定制服务的价格,会比旅行团更贵一些,但是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而随着“定制”进一步升级,到C2B的标准线路之后,整体性价比会大幅度下降,每一位用户都可以从“规模经济”中获益。 当然,这也是技术带来的好处。从消费行业来说,这么多年物价各种飞涨,但是衣服、汽车等消费品的时机性价比确实越来越高,这就是技术提升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福利。旅游行业也是这样,高端服务理应光明正大收取费用,而做好标准的规模化会带来成本降低。 未来旅行场景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