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你们或许都理解错了;只需三步,j2直播,找到你的产品方向;「入驻企业家」又是什么? | 一周开氪精华汇总 来源:36氪 原标题:对人工智能,你们或许都理解错了;只需三步,找到你的产品方向;「入驻企业家」又是什么? | 一周开氪精华汇总
每周日,我们为你带来这份精心准备的「开氪小报」。我们将从上一周5个「开氪」专栏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5个1」:1个方法,1个误解,1个区隔点,1个角色,1个对比。 enjoy~ 整理 | 开氪团队 一个方法 做产品的人怎么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用户需求并基于此来定义产品呢?作者认为有三个方面可以切入: 1)从产品端去找。也就是从人们对成熟产品的评价中去寻找机会,比如你可以研究大公司们被抱怨已久的服务和领域——像是电信公司、银行、税务部门、航空公司。这些领域的创新机会很多,因为消费者内心的不满情绪积蓄已久。 2)从场景端中去找。生活中的哪个场景让你感到别扭?是地铁站出站口到你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因此而发现了共享单车);还是冗杂的办证手续?(因此现在各大公司纷纷推出线上手续办理)。你可能很难想到,产品的灵光一现往往来自于产品经理对生活场景的细致观察。 3)从技术端去找。优秀的产品经理,往往会保持对前沿技术的密切关注,因为现在的技术发展实在太快,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置信的创意,明天也许就能实现。 来自《5分钟创业课》 文章《《启示录》教你打造让用户疯狂的产品》作者曲凯 一个误解 对人工智能还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就是将人工智能简化或者具象成某种物理的“机器”,因此人和人工智能程序的围棋比赛就成了“人机大战”,因此包括马云在内的很多人会拿人工智能跟过去的火车、飞机相提并论,仿佛人和人工智能程序下棋拼智力,等同于人跟汽车、火车比速度。但正如哈萨比斯所说,我们现有的这些机器,四肢可能比较发达,但智能根本谈不上。 一旦人工智能被矮化为某种具体的机器,或者机器被拔高为人工智能(这种事情不断地在好莱坞电影中发生),我们的眼界就会被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局部,并且以为这个局部就是整个棋局的全部。 马云看不上AlphaGo,可能是真的不明白人工智能是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这种创新本身要比将创新成果实用化重要得多;另一个可能,是马云假装看不上AlphaGo,目的是为了推销他的所谓的“新能源”——数据,这是阿里巴巴最有优势的资源。不过我更认同李彦宏的看法,数据就像煤,煤老板并不能引发能源革命,倘若没有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煤终究只是煤而已,成不了工业革命的驱动力。 能源很重要,但技术创新才是关键。人工智能就是这个时代的蒸汽机,或者是哈萨比斯所说的望远镜,j2直播,但无论如何都不仅仅是一台会下围棋的“机器”。 来自《keso的互联网洞察》 文章《AlphaGo和围棋之外的棋局》作者keso 一个区隔点 发现和认识阶段的区隔点在哪里? 发现和认识没有明确的分割点。说一定要把发现阶段和认识阶段撇得多么的清楚是很难的。发现是从竞品或者同类产品当中的脱颖而出,其本意在于知道。而认识,是消费者跟产品跟服务之间建立关联,意在凸显有用性。 在发现阶段,大家更多的做的其实是掀起群体无意识下大家对一个事情的关注。那么认识,实际上是一个快速思考反应,调动的是经验和你的大脑。比如说这个东西很好闻,那我要闻;很好吃,我要继续、我要买、我要吃。这种调动的是你的经验、大脑,你的各种各样的个人的意识。 个人意识觉醒,实际上是进入到了认识阶段。群体无意识是发现阶段。所以说,在发现和认识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区隔点在哪里呢?那就是在一个短暂的三秒钟。这个三秒钟之前是条件反射,三秒钟之后是个人意识的觉醒。 来自《300天品牌思维修炼》 文章《品牌认识:发现和认识阶段的区隔点》作者李倩 一个角色 在硅谷的创投游戏中,有一个角色很有趣,那就是入驻企业家( 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EIR)。这个角色通常此前是成功的创业者或成功公司的高管,加入风险投资公司后,他们的角色并没完全转变为投资人,而依然是介于投资人、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