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博士俩月卖千台无人机 获A轮融资转做工业级 3千米高空抗7级大风 来源:铅笔道pencilnews 原标题:南航博士俩月卖千台无人机 获A轮融资转做工业级 3千米高空抗7级大风
◆ 奇蛙无人机创始团队。最左为创始人郭力,三人曾在同一实验室奋斗多年。 文| 铅笔道 记者 魏本源 ►导语 去年8月的一天,时针指向晚上9点,窗外却没有昏暗的痕迹。看着转瞬即逝的风景,郭力这才意识到,火车已经驶入新疆大地。 此时,郭力已在火车上度过了两天一夜。下了火车,又坐了10个小时的汽车,他终于来到南疆的一个小镇,见到客户。 来不及休息,他要在第一时间向客户现场展示自己的无人机产品。起飞,加速,降落,整个流程顺畅有力。客户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加上不错的现场效果,两个月后,郭力收到了客户签约单。 郭力笑称,客户就是这么一个一个拼来的。 2015年1月,郭力成立奇蛙无人机,以运动跟拍为切入点,做消费级无人机。一年后,郭力将其转型为工业级无人机,主要应用于警用安防、环保检测、消防救援和电力巡检等场景。 目前,奇蛙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3000米,续航时间为60分钟,可以抗7级大风。 注: 郭力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自投300万 郭力的儿子1岁了,尽管创业繁忙,但每到周末,他都要抽出时间,陪着家人到公园放松心情。这时,一家人的头顶总会有一架无人机全程跟随,帮他们记录每一个相聚的瞬间,见证儿子的成长。 每当看到孩子脸上纯真的笑容,郭力都倍感欣慰。因为,这架无人机正是出自郭力团队之手。 郭力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博士生,专业为飞行器设计。早在2006年,郭力就接触到无人机。那时,市面上还没有民用无人机,他所在的实验室叫做“微小型飞行器中心”,主要从事军用微小型无人机研究。 6年前,看到市场上对直升机增稳控制系统的巨大需求,郭力和两位同学一起,用一年多时间,开发了一款增稳控制系统,并成功售出几万套。 临近毕业时,郭力前往研究所实习。待了两个月后,他发现研究所工作节奏缓慢,工作内容也和预期很不一致。这让郭力觉得很没有成就感,他更想把自己的技术变为民用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只停留在实验室。 拉来两位老同学,郭力说出了自己的苦闷。一阵促膝长谈后,三人逐渐产生了创业的想法。由于多年的默契合作,再加上曾经的成功经验,他们没有太多顾虑,当天便决定携手创业。 做消费级还是工业级无人机?这成了摆在三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依靠多年的无人机研究背景和技术优势,他们想做体系更为复杂的工业级无人机。 但是,他们此前并无创业经验,且团队只有3人,不足以支撑起工业级无人机的开发体系。于是,三人决定从较为简单的消费级无人机入手,用最快捷的方式,跑通供应链,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到工业级无人机。 确定了消费级无人机的方向后,郭力又开始为具体应用场景发愁。他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户外爱好者,这时,很多人向他反应,户外无人机速度慢、操控不方便,希望郭力团队能做出一款更先进的无人机,服务户外爱好者。于是,郭力决定从户外跟拍切入,做运动跟拍无人机。 2015年1月,郭力团队自投300万,在南京麒麟科创园成立奇蛙无人机。
◆奇蛙无人机公司一角 众筹500万 得益于多年的军用无人机研发经验,两个多月后,郭力团队就打磨出第一款样机。 在一个阳春三月的午后,艳阳高照,万里无云,郭力和团队来到南京麒麟机器人研发园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满怀信心地开始第一次试飞。 起飞,加速,旋转,飞机在空中盘旋了十多分钟,一切都很正常。就在大家等着庆祝试飞成功时,无人机在加速过程中却突然直线坠落,元部件都被摔了个粉碎。 这让信心十足的三人始料未及。“多少有一点失望,原计划的项目周期都要后延了。”但他们也并不难过,“毕竟试飞过上百次的军用无人机,胜败乃兵家常事”,郭力笑道。 三人不紧不慢地来到“事故现场”,收集无人机残骸。回到实验室,进行一番复盘分析后,郭力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由于飞行速度过快,无人机的结构设计强度有待提高,同时,机身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过轻,强度不够。 围绕这两个症结,郭力团队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打磨升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