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2017年5月29日上午,包括顺丰在内的15家邮政快递企业刚与菜鸟网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连接,与菜鸟将基于云计算服务,通过电子面单、云客服等产品上的合作来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升级。 合作内容中的云服务、电子面单则刚好是此次争端的重点。顺丰为何要反抗呢? 电子面单菜鸟推出的第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统一了商家、物流企业的接口和标准,实时计算出每个包裹的路由,经过哪个分拨中心、站点、小件员,直接反映在三段码上,并实时监控到快递公司所有的分拨中心和站点。 而菜鸟物流云则本质是先让快递公司上阿里云,并做系统拆分、改造(如将仓储、客服、COD系统拆开),及整体架构修改。韵达是快递公司中第一个上菜鸟物流云的,基于此,菜鸟可以基于日志进行全链路系统与业务监控,并输出其五级地址库。而其最终的目的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经过博弈、动态规划、协调资源来达成供应链全盘统筹。 这就像一个中枢,每个包裹从消费者下单开始就按照库存、地址来分配好路由。如同菜鸟网络总裁万霖所说: 做到24小时必达需要把库存提前放到离消费者近的地方去,核心是通过数据判断智能分仓,会有一整套供应链的算法帮助商家分析消费者的数据,做提前的预测,对于消费者的分布和库存做智能的匹配。 从最初单点发全国的模式演化到多地分仓的模式之后,整个网络的复杂程度是呈几何纬度上升。菜鸟通过全国最全的地址库,还有高德地图提供的数据算法和支持,可以帮助商家在复杂的网络当中做最好的路由选择。 而实现这些的必要前提就是掌控数据,数据的核心则是标准,“当物流公司所有信息和作业(包括包装标准),配合干线和仓储资源的标准,再加上阿里对于商流的掌控,菜鸟理论上可以形成垄断,拥有绝对话语权”,业内人士称。 “原本物流的主动权是供方的,现在已经完全转移到了需方,之后会转移到数据上,从人找货变成货找人,物流、分销、零售的角色会因数据而改变”,银泰集团CEO陈晓东曾对菜鸟的数据应用如此评价。 因此,顺丰的担忧并无道理,如果菜鸟尽享平台不可替代性之美妙,而快递公司沦为听候指令的打工者,这是其不愿意看到的。 2016年5月,顺丰曾推出一款数据增值服务“数据灯塔”。这款产品融合了顺丰内外部数据,通过智慧物流、智慧云仓,指导商家更好地分仓、备货、库存管理。可以看出,这与菜鸟的数据应用理念类似,顺丰不仅不甘于“被指挥”,甚至还想指挥别人。 但不是谁都有顺丰的命。尽管菜鸟与快递公司一直有隐约的竞合关系,由于淘系订单普遍占其业务量的70%-80%左右,直播,三通一达仍必须与菜鸟合作。顺丰则由于电商件只占2成而显得有恃无恐。 就在昨天,已经有其他快递公司开始趁获取顺丰暂时丢掉的客户了,不过顺丰表示从容,“极端情况下,我们丢了2成订单仍可以活的很好,但淘宝没了顺丰就失去了最可靠的物流服务”,一位顺丰内部人士称。 尽管国家邮政局表示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与当事双方高层进行沟通,强调要讲政治,顾大局,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决不能因企业间的纠纷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但截至目前,冲突并没有终止的迹象。 从长期维持商业壁垒和利润水平的角度来看,顺丰的孤傲显得理所应当;而菜鸟的平台统筹模式也不失为提升物流效率的好办法。快递公司是否为平台打工本是自身决定,有关数据要不要共享的争议也仍将继续。 但唯独明确的是,双方需要尽快协商如何求同存异、保证消费者的体验。而如果最终与3Q大战一样以伤害用户体验告终,则必然意味着电商服务的倒退。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