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中国互联网行业评选出一条最重要的生存法则,得票最高的一定是金庸那句经典——「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当今最能诠释这条重要法则的一定是共享单车领域,ofo、摩拜以及其他。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日订单「千万俱乐部」的名单上,后来者一直刷新着前人的成长极速记录。淘宝从成立到2011年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用了8年时间;滴滴从成立到2016年3月19日宣布快专车日订单量达到1000万,用了三年半时间;今年3月,美团和ofo几乎同时宣布也达到这一数值,美团从转型外卖算起用了三年多一点,而ofo以2015年6月在校园运营其首创无桩单车共享模式算起,只用了1年零9个月的时间。 不得不说,除了需求切中了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之外,资本的推动也是共享单车领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的主要因素。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参与,是这场资本局的基本特征。 《财经》杂志在描述这场资本对决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一件发生在资本寒冬下「堪称奇迹」的故事——从2016年9月到现在的八个月间,两家公司不断融资,估值从几千万美元迅速飙升到了10亿美元以上(ofo更是最新达到了20亿美元行业最高估值),其融资速度、资本参与密度、业务扩张速度都是过去几年所罕见的。就连马化腾也感叹,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甚至比当年的滴滴还要快。在经历了团购、外卖、打车大战后,资本已经太熟悉如何快速打造一只独角兽,他们轻车熟路,于是他们迫切想十倍、百倍来加速这个过程。这场战争带来的乱象会比过去任何一次战役来得都快,整个战争过程也会大大缩短,因为这是一种跃进式打法,它打破了两家公司原有的竞争节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13位ofo、摩拜投资人中,多数人都认为最快今年底,最慢一年内,战局稳定,胜负可分。 无疑这是一场由资本助推的人造风口,在滴滴之后,已经很久没出现过类似能够让所有资本进入癫狂状态的风口了,根据以往的经验看来,这场竞争的规则会变得简单且粗暴,只有一个字——快,快,快。 所以,国内第三方机构也开始追逐这个热点数据,各家纷纷推出共享单车行业的各种数据分析和监测报告,从用户数量到单车数量,从城市到人群,从用户偏好到粘性指数,从供应链产能到平台运营能力,其细致程度就像奥运会百米决赛时的计时器,恨不得要回放慢动作才能看得更清楚一点,生怕出了差池。 总体来看,根据国内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Trustdata最新发布的《2017年4月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4月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开奖,月新增用户超1200万,日活跃用户规模已经接近网约车,预计本月将有望超越网约车,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方式。 其中,用户增速方面:4月份ofo用户环比增速高达55.1%,摩拜的38.2%,这已经是该指标连续第8个月超越摩拜。在新增的1200万用户份额中,40.4%来自ofo,32.8%来自摩拜。 Trustdata给出的分析认为:ofo在月度用户增速、新增用户份额方面持续领先摩拜,主要得益于其更轻便的骑行体验,以及单车硬件成本较低且供应链产能优势明显,可更快速的在更多城市大规模投放车辆,满足行业高速增长用户的更多出行需求。而在当前行业如此激烈的竞争下,用户增速也将成为双方最核心的竞争力。 来自另一家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iiMedia艾媒的《2017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的报告中,从多个维度支持了Trustdata的监测和分析。报告显示,atv直播,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12.3亿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102.8亿元,增长率为735.8%,2017年用户规模将达2.09亿人。 其中,具体到公司层面,Q1城市覆盖率:ofo:摩拜为43:30(如今ofo已布局全球100城市连接600万辆共享单车,摩拜已布局80座城市投放450万辆单车);用户品牌选择偏好:ofo以40.8%的用户偏好占比位居第一,摩拜单车36.5%,小鸣单车24.1%位列二、三;用户满意度排行:ofo以9.3满意度的最高分排名行业第一,摩拜单车9.0、小白单车8.6位列二、三;粘性指数排行:ofo以7.4分居于首位,摩拜单车以7.1 分紧随其后,小蓝单车为6.6、小鸣单车为6.4。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