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出版了诗集啦,让我们来“鉴赏”一下,看看水平如何,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 小冰作诗水平鉴定 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居然出了一本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呢?据说为了给她的作品申请书号,甚至惊动了出版总署的高层。
微软小冰是怎样学会作诗的?她是通过对1920年后519位现代诗人的上千首诗经过10000次的迭代学习达成的。据介绍,小冰每学习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6分钟,10,000次需要100个小时。她至今创作了70928首诗,从中精心挑选了139首,结集出版。 让我们从诗集中选一首来“鉴赏”一下: 《雨过海风一阵阵》 雨过海风一阵阵 撒向天空的小鸟 光明冷静的夜 太阳光明 现在的天空中去 冷静的心头 野蛮的北风起 当我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逻辑有问题。“光明冷静的夜/太阳光明”这一段,夜里怎会有太阳?这种写法在诗歌中不一定是错误,也许是一种修辞,有着特别的意味?若是比喻,喻体如诗中所写,那本体该是什么?但综合上下文来看,仍不知小冰到底想表达什么。 也许是小冰写得“高深莫测”,让人不好理解?下面从另一角度,用最基本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雨过海风一阵阵》这一首诗,当中明显有几个词是重复的。“天空”、“光明”和“冷静”这三个词,均分别重复了两次。要知道,汉语的特色就是词汇比世界上其它语种都丰富,同义词、近义词非常多。写诗时,同样的意思,可以用多种方式去表达,老是用一个字眼,会让人觉得色彩单调,这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当然,也不是禁止重复,就看有没有必要。 通观全诗,发现“天空”这个词因为是名词,可以重复描述;而“光明”和“冷静”这两个词,作为形容词有着不少同义词、近义词,均没有一定要重复使用的必要性。“光明”可以用“明亮”、“光辉”和“光耀”等等替代,“冷静”可以用“清静”、“清冷”、“孤寂”等等替代。这是明显可以改进的。说起来,这也要看“诗人”自己的意思,也许微软的小冰就是要故意重复某一个形容词以强调某一种情绪呢? 顺便说一下,“光明”这个词,在诗集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是有原因的,根源在于微软小冰所选取学习的那一个时代的诗,是一个讲理想讲追求的时代的产物,“光明”一词被用来象征理想追求。如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也许微软小冰老是用“光明”这个词并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机械地调用素材库,素材中“光明”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于是小冰打乱素材重新排列组合之后出来的新诗里面“光明”这个词的词频也特别高。 “形散神不散”的“形”和“神”是什么 现代诗跟散文差不多,也是讲究“形散神不散”的。现代诗跟古诗词相比较,没有格律,形式不拘一格。而一般来说,总有一个中心思想。 特别地,曾经流行过的“朦胧诗”,很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中心思想,而是摆脱了现实的约束而去追求一种诗意。在那一个时代,有一种特别的格调。但是那种“朦胧诗”随着诗歌的没落,已归于沉寂。 能经历时间的洗礼,至今仍广为传播的,更多的是中心思想明确的现实主义的诗。 “朦胧诗”如同抽象派的画作,很多人根本欣赏不了,都不知写的什么;而现实主义的诗,跟现实接轨,更易为大众欣赏。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看上去微软小冰走的正是“朦胧诗”一派的路线,而且比人写的“朦胧诗”更“朦胧”更不好懂。要提到评价微软小冰写的诗到底写得好不好,恐怕只是笑谈吧,不知道若让微软小冰给自己写的诗打分,这70928首诗的分数又分别是多少? 如果微软小冰自己都没有审美的能力,没有一个实际的评分系统,要靠真人去挑选139首形成诗集,那么,她出诗集的意义又有多大?现在出版的“朦胧诗”,想来也正是因为“朦胧诗”最容易“忽悠”人,就欺负大家不懂得欣赏“朦胧诗”。 微软为小冰出版这一本诗集,不就是为了表示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吗?我觉得,若走能为大众欣赏的现实主义诗歌路线,大家才好评价微软小冰的写作水准如何。这才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