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为了打击对手,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在1970年的时候,沙特的石油还是卖1.8美元/桶,然而在危机爆发之后,石油的价格便迅速突破10美元/桶。 这给当时的石油消费大国美国敲响了警钟,引起了美国政府和人民对替代能源的关注,于是为光伏(也就是太阳能)做了一番绝佳的免费广告和宣传。 之所以提到第一次石油危机,有三个原因: 这件事情是美国民用光伏产业起步的重要催化剂,在那之前,光伏发电主要应用在空间技术(重量轻是最核心的原因),当时光伏电池的售价高达100美元/瓦以上,而现在只要0.20美元/瓦。是的你没看错,四十年以来,光伏电池的价格下降了99.8%! 另外是想告诉大家,光伏作为新能源,其发展历程从未离开过政府的支持。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在1975年成立了能源研究开发署和喷气推进实验室两家政府机构,其中后者成批地购入光伏组件用以试验,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光伏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最后就是光伏作为替代能源,行业周期从一开始就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紧密相关,简单地看,就是“石油价格上涨→人们关注新能源→光伏受追捧”,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 时至今日,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量已超过40GW,占全国总装机量的4%,在新能源中仅低于风电和水电。
其前身是Solar Cells,后被一家名为True North的VC收购,而True North属于山姆·沃尔顿家族,也就是沃尔玛创始人他家的,FSLR的第一任CEO正是True North的一位合伙人。 在继续讲FSLR之前,先给大家画一画光伏行业的轮廓。 光伏的产业链从上至下大致可以分为晶硅原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这么几块,其中组件又分为薄膜组件和晶硅组件。目前,从产能这个统计口径看的话,晶硅组件的市场份额超过90%,占据绝对的主导。
说到美国的光伏行业,就不得不提龙头大哥First Solar(代码:FSLR)。 我不是技术出身,大家可以自己去搜搜薄膜和晶硅的优劣势,这里不深入分析。但关于两者的未来,我专门请教了三位业内资深人士,在得到的答复里,有一点是惊人的一致: 现在薄膜的市场虽小,但未来会一直和晶硅共存。 FSLR正是属于薄膜组件这一环节,公司在2016年拥有3.2GW的产能,不仅是美国组件厂商里最大的,也是薄膜组件厂商里最大的。 公司成功实现产品商业化是在2002年,而2002年至2008年期间,光伏行业有多疯狂,开奖,我们已在《有这么一个中国制造,几起几落,出过首富,打败欧美,虽被抛弃,但终将辉煌》一文中有所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我翻看了FSLR过往的590条公告,发现公司在那时也是“大跃进”的一份子。在2006年,FSLR的产能还不到100MW,然而进入2007年之后: 1月25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一个工厂,产能为10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8年下半年投产,雇佣约500人,享受15年的税收优惠; 7月9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二个工厂,产能为12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9年上半年投产。 9月27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三个工厂,j2直播,产能12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9年上半年投产。 11月5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四个工厂,产能12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9年下半年投产。 短短一年之内,四次宣布扩产,产能扩张幅度超过500%! 同年7月,通过增发股票募集资金近7亿美元,要知道此时距离IPO不过才九个月,IPO募集的资金规模也只是4.6亿美元。 终于在雷曼倒闭的那一年,投资者的情绪到了最高潮: 2008年5月16日,FSLR的市值达到巅峰的248亿美元,估值是当年收入的20倍(下图白色线是FSLR股价,时间为2006年11月 - 2011年12月)。
在与标普500指数(上图橙色线)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后来FSLR股价恢复的力度并没有赶上市场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当时光伏的暴利吸引了无数新玩家,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厂商,整个行业开始进入低价恶性竞争的阶段,这一点从FSLR急剧收缩的毛利率即可看出。
尽管FSLR的毛利率受到严重侵蚀,但公司在降低成本这方面,其实已经做得相当好了,我们用数字说话: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