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了《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出版了《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探讨了云计算。其中,《认知盈余》获“2011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及《商学院》杂志“经理人阅读趣味年报”2013最受关注书单大奖。 2012年 翻译了《宏观维基经济学》 。 2014年 出版了《信息渴望自由》《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 ,翻译了《知识的边界》。 2015年 翻译了《另一个地球:互联网+社会》。 2017年 主编了《连接之后 : 公共空间重建与权力再分配》,为《公地》文丛第一辑。 除此之外, 1996 年底,胡泳在《三联生活周刊》开设专栏“数字化生存”,写了大量相关的介绍文章。这个专栏也是继作家王小波之后,《三联生活周刊》开设的第二个专栏。 1997 年,他写了一本《数字化时代的英雄》的增刊,第一次把盖茨、乔布斯、葛洛夫等 15 位美国数字化时代的领袖系统介绍给读者。 后来还写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封面文章,包括《未来与现实赛跑》、《硅纪元》、《PC 的太阳落山了》、《中关村元年》、《思科>微软?》等等,《三联生活周刊》成为宣扬数字化和互联网的重镇。
来自: 亚马逊 为普及数字化和互联网,除了出书和写文章,他还亲身参与和推动了一系列活动。比如 1998 年,胡泳参与发起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网络思想库“数字论坛”。第二年,他参与筹办中国互联网络大赛 。同年,他还参与举办了一个“72 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的活动。这个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寻找志愿者,把他们关在宾馆的房间里,看他们能否仅仅通过互联网而生存。那时,电商和 O2O 等还没产生,很多志愿者只得忍饥挨饿,最后中途退出。 现在,胡泳则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依然研究着和数字化生存相关的各种问题。就连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的介绍语也是“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不过,如果说之前胡泳主要是在普及互联网和数字化,那么,现在他做的很多工作则更倾向于反思数字化和互联网。
来自: 亚马逊3. 1990 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众多互联网公司相继诞生、成长和上市。这其中就包括网景、亚马逊、 eBay 、 PayPal 、雅虎、 Netflix 和 Google 等知名企业。同时,新经济理论流行一时。这一理论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进步,可保持低物价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经济可以持续成长。 这自然也影响到了媒体业。 1992 年,身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的尼葛洛庞帝成为《连线》杂志的第一投资人(first investor)。一年后,《连线》杂志创刊,定位报道科技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尼葛洛庞帝每个月会为其写一篇专栏。这些文章的主题集中于“移动比特,而不是原子“(Move bits, not atoms)。两年后,atv,《数字化生存》在美国出版,内容则是尼葛洛庞帝在《连线》杂志上专栏文章编辑修改而成。因为恰逢其时,《数字化生存》不久之后就成为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还被翻译成了 30 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
来自: 亚马逊 但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数字化生存》最开始的一批读者大多会被尼葛洛庞帝的论述所震惊。“一方面受到这种理念上的冲击。另一个是他当时描绘的科幻般场景,读这个东西你觉得是天方夜谭”,胡泳对《好奇心日报》说道。 具体而言,比如“他讲到比特和原子的对比。他去一个公司参观,带了一个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前台小姐说要想进去,电脑要登记。他说这个电脑是无价之宝,值 200 万美元。前台小姐说不可能,你这台电脑不可能值 200 万美元,后来给他写了个 2000 美元。尼葛洛庞帝讲这个故事,说她永远也不会明白,比特是无价之宝,原子就值那么点钱。然后他还讲了另外一个故事,当时他去加拿大开会,宝丽金是个唱片公司,结果他们当时带的那些光盘介质被海关扣了。海关检查的时候,说光盘不让带过去。但与此同时,我在酒店将这些比特传来传去,这是海关根本控制不了的”,胡泳向《好奇心日报》回忆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