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场景,在迪士尼,如果就是自己好奇进去逛逛,总要照个相来证明到此一游吧,大家都在用“米奇耳朵”做道具,你为何要免俗呢?拍完还能解渴,也是一举两得。哪怕你并不好冰淇淋这一口。 品牌合作的第四要素:获得 同样是场景,甚至只是慕名去看魔兽,完全没玩过游戏,也搞不清什么德鲁伊、牛头怪,但你觉得影院里的周边店中,这些手办很有点意思,放在家里做摆件也不错,然后…… 还有更多的场景,可以在品牌合作中释放,基于相同或相近的潜在用户群,是一种合作方式,可如果能激发本身对参与合作的品牌无爱的用户,在场景体验下,兴趣盎然的尝试,并有可能在之后被转化成用户,又会如何呢? 基于此,我们甚至可以推论出另一个范式,用来推翻我们之前关于品牌合作的起步要素:跨界。 品牌合作甚至可以出现在同行、甚至竞品之间,只要它们能够互相补台,并最终让用户拥有别样的获得感。 还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施华洛斯奇和某智能珠宝的合作,表面上犯了同行合作的忌讳。但施华洛斯奇获得了智能化的机遇,还不用自己研发,智能珠宝得到了施华洛世奇的加持,一下子从简单的镶钻变成了IP获得。 至于施华洛斯奇和智能手表制造商如Misfit之间的合作,与3D打印创业公司的联手,其实都是在增加“获得感”上的合作范式。 让用户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一个释放想象力的路线,其实也是在认同、品质和创新之后,更具有延伸价值的品牌合作升级。这才是品牌合作的真相,j2直播,而不是基于同一个1(用户)去挖掘他钱包潜力的买一赠一式品牌合作。 品牌合作的正确姿势,可能是这样的: 不一定和IP有关,但最好跨个界; 一定要根据对方的特色创造新的结合产品; 更要在打劫共同的客人同时,想办法把根本就不是自己客户的那波人,用场景笼络住,变成客人; 有了一次,只要品质够好、体验够舒爽……之后,你懂的。(刊载于《创意世界》2017年5月专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