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发布财报一阵叫好,京东发布财报一阵叫好,阿里发布财报一阵叫好…… 马云提出新零售,业内目瞪口呆;张近东说智慧零售才是未来,业内连忙点头呼应;刘强东说我要布局100万家线下店,业内膛目结舌…… 零售行业越来越让大家看不懂,这尤其对于旁观者之外的从业者们更甚,在马云、张近东和刘强东之间互斥的言论里,媒体笔下的各种趋势解读都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面对一个体量恒定的盘子以及纷纷上涨的数据又都开始哑口无言。 5月6日,苏宁易购提出5项用户承诺:“贵就赔、如约送、延时赔、代客检、极速退”,增强消费体验; 5月23日,天猫宣布进行品牌升级,slogan从“上天猫就够了”升级为“理想生活上天猫”;而京东也在为618大促活动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零售行业头部平台去评价整个行业呢?我们可能更需要换一种姿势,单纯的业绩表现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三者立场与背景的不同,也因为三者打法不同,或者说,整个零售行业在消除线上线下边界的节点还有着很多的变数,另一方面,对于三方来说未来各自战斗力将会如何呢? 立场与打法不同背后三者的模式与布局不同 阿里,开放与封闭的新经济体 说到阿里,它的前三个标签分别是淘宝、天猫和云计算,事实上在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方面,我们看这三点就够了,淘宝、天猫和云计算业务到底在讲一个什么故事。 淘宝托起了中国零售行业变革的历史使命,如今结合天猫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逻辑,在淘宝时代,阿里基于整个零售行业商业形态的重构,主要做C端“生意”,意即将用户从线下搬到线上,这也是一个培育市场的重要阶段,显然,这个任务已经完成。 2012年,天猫品牌正式升级完成,几个月后的11月11日,天猫第一次以一漂亮的摆尾闪亮登场,如今,天猫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官网之外的第一标配线上渠道,根据此前阿里刚发布的财报,全球top100品牌超七成已经入驻天猫,显然,天猫所撬动的是B端市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天猫在B端的“吸铁石”效应将进一步发挥。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个从制造向品牌转型的过程,天猫更深层次的逻辑是通过各环节赋能品牌商,包括大数据、营销、物流及售后等等环节,从而达到捆绑品牌的过程,形成一个区别于淘宝的全新商业体系,使亚马逊这样的敌人也能成为朋友。 从淘宝到天猫,我们看到了马云的开放逻辑,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必须在这里打上一个问号,因为这里我们必须把阿里云计算业务拉进来,关于云计算业务的背景与战略抛开先不谈,剖析一下其与电商业务交集的部分,前面部分主要阐述了天猫是做B端生意,那么我们很有必要再深究一下马云在B端市场的逻辑,事实上阿里的云计算业务野心是成为云计算领域的一个标准,直播,在电商业务里同样如此,通过云计算的捆绑让品牌无法脱离天猫构造的这个商业体,看看亚马逊的例子可能更加贴切。那么怎么实现进一步的捆绑?浅层次的是通过云计算服务降低品牌商的运营成本,事实上去年双十一阿里已经在这方面秀过肌肉了。 再来看看马云提出的eWTP概念,阿里电商业务也是这个概念的核心,基础是建立在全球网络设施,与用户触网基础之上,所以马云的真正逻辑是先用一切办法实现开放,但在开放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资源实现核心的捆绑,至于利益问题,就顺理成章了…… 苏宁,转型过程中的全开放理念 那么苏宁究竟构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商业形态呢?先抛个引子,根据马云对零售行业一直以来的观点来看,现在的苏宁事实上变成了马云最想让阿里电商业务成为的样子…… 在传统零售时代,线上的快速发展给苏宁泼了一盆冷水,就如同ofo们给传统自行车行业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张近东敏锐的嗅觉及快速反应,让苏宁扳回一局,仍然立于零售行业的头部,而此前的老对手国美已经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与我们见惯的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壮士断腕般砍掉线下不同,苏宁在转型的过程中以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作为思路,在三四年前,大部分人认为张近东下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赌注,现在看来,这个赌注恰恰成了苏宁最大的胜算。 是出于竞争压力还是张近东的理念,苏宁自转型以来就提出了全开放的概念,开放的基础是建立在苏宁易购、苏宁智慧门店、苏宁云店、大数据、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之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