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致表示,“以补贴形式介入,首先是因为从图文、短视频再到UGC短视频,头条有补贴优质内容创作者的传统。另外市面上的UGC短视频产品没有很好地解决中长尾用户变现的问题。” 这些都是事实,但传统归传统,这一次真的不一样,因为它是UGC。 PGC生产者,看重的是收益,经济价值,所以补贴起来直击痛点,大家兴致勃勃撸起袖子干。而一个社交网络的UGC生产者,看重的是自我表达,社交效果,情绪价值。为变现去社交的中长尾用户究竟有多少呢? 补贴进来的副作用是导致社区调性不纯。一部分UGC生产者的倾向从“真实记录”变成“卖艺挣钱”,演段子、傻逗乐,怎么吸睛怎么来。而我们知道,一旦在天桥卖起了艺,收获的顶多是掌声,绝难是握手。 而头条期待火山小视频做到的,恰恰是基于内容的更多“握手”(关系链)。 火山小视频,怎么担起重任? 当我们定位火山小视频为社交网络,而非社交媒体,目标就不应该是单纯的DAU、VV,更要看个人主页质量、关系链多寡等。 结合目标和现状,下面尝试给出建议。 运营侧: 弱化大V存在。不管是减少签约,还是减少其内容的产出和曝光。不要把给UGC存在感的重任全丢在算法身上。 相对补钱,直播,更注重补情绪反馈。后面还有钱投入的话,还不如拿来雇人陪聊。再往前走一点,适当的假评论、机器点赞,对极少反馈的UGC生产者反倒是一种友好。 加强用户社交意识的引导。这一点当前是远远不够的。说个细节点:我昵称被占用,默认分配的居然是一个“手机用户xxxxxx”。你官方对社交ID尚且这么随意,我还需要去精心编辑个人资料吗?社交行为,那就更无从谈起了。 功能侧: 补充个性表达工具。社交行为的前提是个人意识的唤起(社区ID代表我的存在),而表达工具能协助这个意识的形成。配饰、表情、签名、爱好资料等方面是常规工具。 提高匹配效率。从同城、同校、同星座等等各种维度协助用户相互曝光,可以是显性入口聚合,也可以是隐形算法分配。 提供关系强化功能。止于评论互动、相互关注,不足以给用户传递到位的“关系感”;但直接做IM、导关系,还是较难破微信QQ之局。私信列表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很可能成为用户回顾社区朋友时第一个想到的“通讯录”。 写在最后今日头条一直以“算法优势”、“不输出价值观”自诩。可社交网络产品,更强调用户心理的把握、社区氛围的运营。这意味着未来更需要人工介入引导,算法无法理解其中的细节拿捏,大V和钱更无法解决关系连接的问题。 火山之于头条,将会是折戟沉沙的弃子,还是攻城略地的悍将?我个人的建议:别在算法、大V、补贴的信仰路上越走越远,关注关系链、社区氛围、用户存在感,该是更有效的策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