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知乎上线了1个被媒体解读为“又一次转型平台”的页面「知乎市场」。 简单解释一下「知乎市场」是什么:其实就是把知乎能赚钱的业务(知识付费为主,不包括广告)都聚合到一个页面里,并给予它一个1级入口的地位。 Live、书店、课程、付费咨询这4项功能分别定位在互动分享会、精品电子书、培训讲座、线上语音解答上,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功能都是为大V用户服务的。
在知乎市场上线的前一天,新浪微博公布了2017第一季度财报,微博月活跃用户已达3.4亿,已超过Twitter。微博的商业化也稳步推进。第一季度微博营收达13.7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润同比增长278%,均超过华尔街分析师的平均预期。 新浪微博和知乎的用户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的两种极端。前者被认为吊丝才会去用,后者被认为是精英聚集地。然而只要是社交平台,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物种的出现,那就是“大V”。 看一个社交平台发展的好不好,其实就是看大V用户往哪儿跑。 大V的变迁史也是微博的成长史 微博早期推广的方式可以说是从博客业务上习得的。新浪博客当年会去圈杨幂、徐静蕾这样的娱乐明星和李开复、任志强、史玉柱这样的社会精英来开博客,以此来完成一个“利用影响力圈名博,利用名博加固影响力”的循环。 对于一个追求用户高速增长的社交平台来说,大V战略是合适的,微博赢得了用户,大V赢得了粉丝,一个两全其美的生意。“占领了摩天岭,敌人就很难攻上来了。”当时的新浪执行副总裁陈彤曾这样总结新浪的名人战略。 和运营博客的做法一样,微博内部人人都有发展名人的KPI,据称还有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丰厚的奖励:拉到省部级的领导干部,一万块奖金;拉到顶级的明星,则给3000至5000元。 2013年的时候,陈坤的5000多万粉丝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两倍人口;人们会因为韩寒的一个「喂」字疯狂转发;任志强一天能写上数十条微博,身体力行着「宁愿喝茶,不说假话」的原则。娱乐、体育明星、政府官员、媒体人和律师这些原本分散的社会角色聚集到了一起,构成了微博的第一批大V生态。 对于微博来说,大V的价值在于他们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中的节点,任何一条信息,大V的转发能让这条信息在传播的指标上增长几个数量级。超过1万转发或者超过3000评论是一条微博爆发的阈值(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究所,2013年),这个数量足以让一个公共事件从虚拟网络影响到现实。 隐患也就此浮现。舆论的管控和谣言的传播是任何一个UGC平台需要面临的问题。 “微博辟谣小组”是在2010年成立的,最多的时候小组有9名员工,由资深编辑7*24小时人肉来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人们通过微博关注着现实,现实也在关注着微博。2011年的时候,潘石屹决定在微博上直播美国大使馆每日公布的PM2.5数据之北京市环保局找上了门劝他不要发了;微博的辟谣小组为了核实一张怀疑老人被城管殴打的照片,去往上海前后调查了一个礼拜,才确定其为谣言。 慢慢开始,微博也从产品机制上改进辟谣的方法来提高效率。比如对确定为不实信息的谣言在原发及所有转发微博上增加公示标识;推出了社区委员会制度,普通委员会(5000-10000人),专家委员会(1000-1500人);再到现在的微博举报处理大厅等等。微博的用户分级管理很细致,据《凤凰周刊》的报道,有“普通用户、初级用户、敏感用户、高级用户、绿色用户、封杀用户、危险用户、冻结用户”等精准详细分类。 正在不断改进的谣言审核机制 随着管控越来越严格和实名制的推进,一些大V不玩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在离开微博时愤怒地发了一条告别的声明:“新浪微博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大款和明星的欢场……错了,这样的欢场根本就没有生命力。” 这位教授说的前半句也许对了,但后半句在今天看来确确实实是错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