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但有关大疆的报道和认知在国内外却是冰火两重天。在国内,大疆的报道多数伴随着“炸机”、“黑飞”,“无门槛”,直至最近的其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相比之下,国外媒体几乎都以行业创新和引领的角度来分析和评判大疆。 例如美国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撰文称:这家来自中国深圳的公司已经成了无人机的标志性符号,它快速的迭代和良心的定价让对手们望尘莫及,如今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惟一对手恐怕就是自己了; Re/Code报道称:新兴的无人机市场正在快速成长。一家公司已成为许多无人机产业类别的龙头,且几无可以匹敌的竞争对手,这家公司就是来自中国的大疆。而大疆能够统治消费无人机市场,主要是因为该公司能够向市场快速推出全新、先进的产品,例如大疆拥有一支1500人的研发团队,没有其它公司能够与其匹敌。 外媒观点总结:大疆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头羊,其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还出现在了制造、零售以及客户体验中。在这一层面,GoPro、3D Robotics等美国公司已经处于落后位置。此前,中国被外界嘲笑只会生产山寨产品,不会创新。现在,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优异表现正在改变这种印象。而且,大疆可能只是中国公司冲击硅谷创新能力的开始。而在将全球高科技制造和工程岗位外包给深圳长达十几年后,对于大疆代表的中国公司的创新能力,美国人还能假装感到惊讶吗?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如果按照中国的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和用户是检验产品惟一最具说服力的标准的话,那么上述的市场事实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证明。而大疆的创新性还通过击败行业内诸多对手得以体现,这其中既有先于自己进入无人机产业的“老炮”,例如法国的无人机制造商Parrot,也有代表硅谷创新力初创企业,例如大名鼎鼎的3D Robotics、GoPro、Lily公司等。而这些企业当初都是信誓旦旦要将大疆拉下马,甚至置于死地的对手。 总结这些对手的失利,例如GoPro去年发布的挑战大疆的Karma无人机数周之后便宣布产品召回,原因是飞行中会出现电池故障导致断电炸机(电池锁扣设计失误),且不具备智能避障和自动跟随功能,与同为折叠无人机的大疆Mavic Pro相比更大等;而3D Robotics的Solo无人机则因为GPS系统出现连接问题和无人机摄像头稳定装置万向节的制造达不到要求而在与大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并最终退出了无人机硬件业务;至于Lily,则因为产品本身的硬伤(例如最大的亮点“抛飞”稳定性不能保证;采用的仍是GPS跟随,即便飞行器跟住了也不能保证操控者始终处于镜头内;没有云台摄像头的拍摄质量和图像稳定性缺乏等)难以克服而最终宣布破产。不知业内从这些大疆挑战者的失利中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的这些失利背后这些几乎都和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相关,加之大疆拥有自己的制造工厂可以让其快速完成从产品构思到产品上市的流程和完全掌控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以说无人机产业的门槛(不仅局限于创新)不仅不是国内媒体所言的很低,而是相当高。 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家在我们上述中国企业创新泛滥之时,具备真正创新,且已经在新产业通过创新竞争中占据优势,未来可能率先打造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新产业生态的企业,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却常常与负面相随,甚至到了传闻其被迫退出中国市场的地步。但这些所谓的负面几乎都与产业本身的创新无关(典型的非创新窘境),而是我们客观的市场环境(例如法律法规的缺失、部分企业为了小我利益的不择手段等)。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直播,如果一家中国创新企业自己的市场环境都不能允许其生存和发展及予以保护,那么不仅对于中国的市场和用户(不能使用到自己企业最具创新的产品),对于真正具备创新实力的企业代表的中国创新(迫不得已去国外发展)都是一种悲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