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其实说的是每个人都要有产品的思维,而不是谁都适合做产品经理,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插手产品经理的工作,包括老板。 一个公司,老、中、青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个人觉得,定位某个年龄段的用户产品,还是尽量发挥跟这个年龄段最接近的那些人员工的主导性更好一些,老人更加沉稳,可以指导并帮助年轻人少犯错为宜。 3、探索创新的运营玩法和产品玩法 “我要做一个平台”,这是很多创业者的梦想,但在实际操作时,就得务实一点了,包括选对标对象,如果你说你对标的对象是微信,那你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 任何成功的产品,都有它的历史积淀在那里,还有很多偶然性因素,我们并不知道。再造一个奇迹,虽然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人家踩过的坑,你一样还会去踩,但可以缩短时间,靠的是创新,无论产品还是运营,我现在做社区,发现跟当年的玩法也完全不同了,很多大逻辑依然适用,但没有创新的运营玩法、抱残守缺等于死,运营必须玩出花样来才行。 4、产品、运营环节深度融合,并让用户参与进来 产品经理把产品和功能做出来了,交给运营人员去运营,这是很多公司的实际现状。这种观念,放在以往的互联网时代,或者现在的某些产品,也许还适用,但长远来看,一定行不通了。 我几年前做社区的时候,这点感触颇深,因为社区是一个必须跟用户走的很近才能work的产品形态,而且玩法很复杂。社区的运营难度远远大于自媒体。当产品经理跟运营人员分离的时候,整个公司的效率就很低,产品、运营归在一个部门下面,就会好很多。 说白了,原因就是一点,运营必须懂业务,而且必须参与到业务决策里面,无论事前、事中还是事后,因为运营是跟用户走的最近的。做社区不像做工具,把流程做出来就行了。哪怕一个排行榜,我记得好几次看产品经理给出的算法,一眼就知道是不靠谱的。 好的产品,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产品环节和运营环节相融合,只是第一步,开奖,但可能还是不够的,需要让用户也参与进来,比如我们让我们的核心用户,参与到我们的产品开发环节,帮我们提意见、做测试,参与到运营环节,比如跟我们一起想创意,等等。 5、改变思维定式,拥抱变化 以前对的办法,现在不一定对。这个平台适用的运营思路,再换一个平台,也不一定管用了,反正我这些年呆过的公司,没有一个公司的运营模式是一模一样的。 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用户属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团队,开奖,都需要灵活去处理。 再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际遇,不要把平台的成功,当成了自己的成功。也许你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被你给忽略了,这些并不能作为你再次成功的筹码。 学会拥抱变化,换一个环境,创业也好,继续打工也好,马上能适应这个角色,有时候你就要委曲求全、寄人篱下,心情不好还得憋着,你能承受么?说白了还是心态。 6、拒绝单打独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互联网已经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了,在一个公司里也好,在公司外也好,人脉广了、人缘好了一定可以多办事、办好事。 我一直觉得自己个人能力不错,当年我也在公司无敌,后来却发现,这些在很多人眼里,根本一文不值。这些年我其实逼着自己改变了很多,逼着自己承受了很多一般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还是开放包容的心态,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就是别人接纳你、肯跟你合作的资本。 互联网发展至今,可用的资源其实非常非常多,战友是一定要有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再个,用户也是我们可以团结的力量,别抱着“我做一个平台,用一套产品机制,把用户引进来,用户就可以玩转了”这种想法了,你都没把自己当成用户的“自己人”,用户凭什么跟着你玩?用户本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更何况是95后这一代是这么有主见。 总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