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掀起热潮的 AI,与 AI 的众多奠基人从技术上看是非常不同的。但是,核心思想都是让机器能够思考,能与人交流。AI 经历了几次起起伏伏,从最初的命令逻辑到专家系统,再到早期机器学习浪潮,最后到今天的深度学习革命,我认为过去 60 年 AI 是处于一种“in virtual”的状态,在实验室里。在这 60 年的过程中,我们打下了基础,发展了对 AI 而言至关重要的领域,比如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等等。同时,我们也衡量对数据的理解,发明很多工具,因此在 2010 年左右,统计机器学习工具的成熟和互联网、传感器带来的大数据有幸融合在一起,再加上摩尔定律让我们拥有了更好的硬件设备,也即强大的计算力,这三者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了如今 AI 的发展,也就是我所谓的“invivo AI”,对现实世界产生实际影响。如今由 AI 和 ML 给谷歌云带来的转变,我认为这才是 AI 的历史时刻,AI 将对更多产业造成实质上的影响。但是,我想强调这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我们目前所发明的方法,目前探知的 AI 好比大海中的几滴水,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不过,我认为前面有许许多多令人振奋的工作在等待着我们。 Diane Greene: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用 AI 去做一些以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而且涉及的范围还很广,AI 似乎随处可见,不仅仅在云里。 如果我们看到问题的更深一些的层面,Françoise 你是做语音识别的。现在语音识别可以说是最普遍的 AI 应用之一。你能分享你对这一转变的看法吗? Françoise Beaufays:我 12 年前加入谷歌时,我们一帮人有个梦想,就是用语音识别做一些既有用又好玩的东西。语音识别实际上很早就有了,但我们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在当时很困难,因为那时候的语音数据没有今天这么多。于是,我们从很小的产品开始做起,不能识别太复杂的东西。我们不断尝试去拓展,但又不能往前推进太多,毕竟我们需要作出让人想用的成功的产品,然后开始收集数据,构建模型,再不断迭代。 我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一款叫“Google 411”的产品,当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话应用,你拨打一个号码,系统会告诉你这是哪个州哪个城市,然后你说你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系统会问你具体对什么公司(business)感兴趣,你告诉系统一个具体的名字,它就会自动将那个州那个城市的那家公司跟你连接起来。 要知道那是 12 年前,没有 iPhone 也没有安卓手机,只有翻盖机,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但好在谷歌领导层对这一技术针对是非常有远见,很积极地鼓励我们研发,我们才得以继续探索。 后来,iPhone 和安卓手机的出现让一切都变了样。很显然,视觉反馈成为最主要的,于是我们开始设想其他的应用,最后想到的就是语音搜索。 所以,谷歌语音搜索是那个时候起,才真正开始有专人全心投入。随着手机上的麦克风位置不断变化,能用声音做的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多。最近,我们开始研发将手机上的语音识别转移到 Google Home 这样的家居设备上,因为人们对使用语音完成任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可以说是打开了整个语音助理行业的入口。能用语音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你可以用自然语言与机器交互,不再需要很麻烦的键盘输入。 Diane Greene:谢谢。Fernanda,你之前提到想要普及将数据可视化,这跟数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何实现你的目标?你是怎么看数据可视化分析的? Fernanda Viegas:我 10 多年前开始从事数据可视化,直播,当时条件要艰苦困难得多,无论是机器的性能,还是可以获得的公开数据,都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但如今,人们似乎处处都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沟通交流,我看见新闻业中使用数据可视化真的很开心,当说起很复杂的与统计学相关的故事时,我们总是开玩笑说,数据可视化就像是统计学“入门毒品”(gateway drug),就好像你正在做统计学但完全没有意识到你在做统计学一样,因为我们人类实在是太擅长在通过视觉识别模式、看出重点等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