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微博是一个构筑另一个自我的地方。就像我们平时在生活里面,通过各种行为来构建一个自我一样的,或者是自我形象。那里爆出来很多人心的缺陷在里面,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不需要写微博的。 如果做微博的人对于用户为什么写微博的心理不能够分析得很透彻,那我们就是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做产品。 因此,微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我们自己写微博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自己的动静也发现挺有意思的。为什么做不到自言自语?一旦有人群的地方就不是自言自语了。 第三,群体的含义是很难预测的,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群体性是从哪儿来的。
关于群体反映,我们应该去试验而不是去策划,因为我们做产品就是一个群体反映的引发器,群体会有群体的运作规律。 为什么我们要说群体,要说这个东西?因为这个和我们的产品相关。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我们只要找几十号人开发一个东西,然后我们会给几千万、几亿人来用。这些用户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只蜜蜂,不是一个人。 在很多年以前我们写软件的时候,我们是针对一个客户来写,这个客户要什么,我就给他做什么。但现在不是,现在你的客户是谁?你的客户是一群蜜蜂,不是单个的蜜蜂。你决定一个单个个体的需要,不代表群体的需要。 如果有人告诉我,我们做了一个产品规划,把半年或者一年未来的版本都计划好了,那一定是在扯淡。互联网产品不存在我们能做一个计划,做到半年或者一年之后,我们要做什么。而且经验好了,就放在这里。三个月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一年以后的计划。 同样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产品经理很信誓旦旦的跟我说,我们做这一个东西,一定会在用户里面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多半也是不可信的,因为群体的效应是很难预料的。你很难预料往群体里放一个产品之后,它们自己滚动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产品规则越简单,越能让群体形成自发的互动。你想想,如果你把一个复杂的规则放到一起,用户反而不知道怎么样用这个规则互动起来。只有简单的规则,用户群才能很好的互动。 但并不是说你规则简单,就一定会传染开。越简单越好,这里面存在一个引导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在群体里做一个加速器、催化剂,而不是把这一块钉死了之后,用户进来以后,只能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走。 二、如何做产品定位和个性化?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做了一个功能,而不是做一个定位。我把它总结以后,功能是做需求,定位是做一种心理诉求,也就是说定位是更底层的一些心理供给。 通常来说我们做软件,一个网页,此版本功能更新,1、2、3、4、5,然后尽可能把一些技术指标罗列在上面,告诉用户我们这个性能又增强了,格式又多了,下载的速度又从每秒钟多少K提升到多少K了。 我们总是把用户当作技术专家、机器人看待,但是用户要的不是这个东西。所以在我们的产品里面,我们一直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尽可能不要把技术指标暴露给用户,我们会禁止显示正在下载,每秒钟多少K的这些数字,“下载”两个字样尽可能不显示。
(微信推出新功能) 同样的,我们在做更新的时候,为什么要做一个新功能介绍?用户真的对你的功能、特性感兴趣吗?虽然这是大家的日常工作,但用户不需要。用户要的不是了解你的参数、特性、技术指标这些东西,用户要的是你给他提供了什么新的体验。 有的时候,我们程序里面肯定是有bug的。当我们产品做得很好的时候,我就容忍这种bug。有bug也是人性的体现,否则的话,测试无法通过,作用发挥不了。 我们引用老乔的一句话: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或者产品是技术和人文的结合,都可以这样说。这一句话说得非常容易,但是你怎么样在你的产品里去包含这种人文或者艺术的成分?这是挺不容易的。 因此,这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需要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方向,在技术之外的人文方面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