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手机里现在基本都有虚拟助理这项功能,对于虚拟助手应该更像人,还是更像机器这回事,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 你是希望手机虚拟助手能在像人一样,完成任务后还能多跟你聊一会,还是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句废话都别说? 在Siri沦为日程助手,Alexa拼命展示几千个技能,Google Assistant整天监视你的一举一动然后预测你行程的实用主义时代,微软亚洲研究院给出了一个比较另类的答案:人工智能还是要更像人。 至少从虚拟助手“微软小冰”的发展方向看来是这样,微软亚研对小冰的所有升级,都是朝着“要更像人类”发展的。 甚至在描述小冰时用的代词,也是“她”而不是“它”。
5月16日的微软发布会上,微软为小冰做了一次汇报,除了聊天,现在还学会了唱歌、写诗。 和同出身于微软的AI助理Cortana(小娜)不同,或者说,和目前市面大部分的语音助理的思路都不一样,小冰从最初就不是为了做一个“有用”的助理。 语音交互助理设计的主要目的通常被认为是执行命令,完成用户需要的某项服务,比方说前不久微软在Build大会上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Invoke,内置语音助手小娜,会根据用户指令提供新闻资讯、天气情况,播放音乐以及控制家庭的照明等服务。 而小冰这个语音交互汇总起来对用户来说只有闲聊一个功能。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副院长、也是小冰项目的全球负责人李笛认为,通常用于辅助人类的语音助手计算框架,都以最短路径原则为标准。比如说让语言表达越简单越好,atv,但是小冰使用的是情感路线框架,更利于通过单轮深度交流和用户建立情感联系。 也就是,比起执行任务,小冰更想要做的陪伴型语音交互。 你可能很久没和小冰聊过天了,先来感受一下现在小冰的画风:
讲道理啊,j2直播,小冰这种“管杀不管埋”的聊天风格真是让我想At好多人类朋友 而一般的语音助手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以吃饭的需求为触发,将推荐附近的餐厅作为主要任务,但小冰不太一样,它就不是太想帮你完成具体某件事。 李笛在发布会说: 当你想要去真正改变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应该首先从这个世界的通用层去解决。对话是一种通用层,而不是打车。今天如果我们想做轿车、订餐,其实不需要用人工智能的企业,最后发现没有人用。今天所有跟人工智能有关的命题在服务上都是伪命题,因为都已经有一个APP在手机里面完成这件事。 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像人,并且可以大规模交互。 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同时可以和亿万人交互,能够大规模的并发。在日本,微软小冰能够同时和2000万人对接线下消费的需求,这是人工智能真正普及的最大价值。还有一个价值就是人工智能必须像人,这是微软第一个提出来的。 根据微软目前披露的数据,小冰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积累到的直接对话总量300亿,覆盖到全球四个国家,能在14个平台上面与用户互动。 微软小冰在日本上线有个不一样的版本,叫“莉娜”。莉娜和小冰的角色不太一样,在日本主要和便利店LAWSON合作提供线下服务,能够完成从线上服务引导至线下消费。 但是中国版本的小冰目前还没有接触商业化的发展,李笛解释原因:小冰的商业化会先在商业秩序较好的国家探索,在中国,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内容。 创造内容这个思路跟很多公司的思路很不一样,比如IBM,IBM在人工智能进程上始终强调,人工智能并非人类的代替,而是人类智能的增强。 而微软给出的想法是,人工智能不应该只是人类简单劳动的代替,而应该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人类行为。 微软试图用AI作诗来证明这一点。 我上传一碗特别好吃的豌杂面的照片,希望小冰为此作诗一首。
或许小冰把豌杂面识别成太阳了。 微软工程这样解释作诗的技术原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