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次刷屏事件以及此后带来的讨论,百雀羚早就从公关圈扩散到了更多的圈层,就连大叔远在山西老家的表妹和在深圳的丈母娘大人都从微信知道了百雀羚,这对于百雀羚希望通过公关以小博大的提升声量的目标,奇迹般地吻合。 以微信指数为例,百雀羚的微信指数在5月11日达到近三个月的最高峰,而且是平时日均的75倍,5月11日就是转化率质疑提出的当天,大叔本来那天下午有很多事,但看完这个质疑实在是忍无可忍,花了一个小时一口气写完了《做公关谈转化的,大部分都是耍流氓》。
难道百雀羚应该感谢质疑者,大叔强烈不认同,理由有三个: 第一,质疑者的逻辑根本立不住,只是耍了三个小把戏,又激起了大家对一个陈旧话题的讨论和知识普及; 第二,大家不能因为一次刷屏事件,而忽视百雀羚持续多年借助社交媒体与用户交流的努力,这其实才是引爆社交媒体的关键; 第三,剧情反转的方式没有任何有价值之处,除非你想整个大负面,不然很难像百雀羚这样“全身而退”。 所以,大叔认为,百雀羚既是受害者,因为不应该背上转化率的锅。又是受益者,正是因为自己多年的努力,才最终实现刷屏。怎么说呢? 作为民族化妆品牌的头把交椅,百雀羚实际上担负着与国外所有洋品牌抢市场的重任,这也是众多民族品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百雀羚创立于1931年,在上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不管是民国第一美女胡蝶,绝世名伶阮玲玉,还是天涯歌女周旋,这些女神都用百雀羚。进入80年代,百雀羚从女神专属的奢侈品变成了普通女性的化妆品。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的敞开,不少传统品牌受到来自国外品牌的冲击,再加上现代国人的消费观普遍是崇洋的,怎么让当下的年轻一代接受自己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民族化妆品的头牌,肩负着与国外洋品牌抢市场的重任,百雀羚面临的挑战巨大。 大叔认为,过去几年,百雀羚通过新媒体也好,或者签约新代言人也罢,或者冠名综艺节目,都是在苦苦寻找和年轻人沟通的机会。其实在多年前,百雀羚曾推出一支名为“发现百雀羚”的视频,下定决定推动年轻化,并借助新媒体贴靠消费者。 自此之后,百雀羚不停地追求与年轻人的共鸣,再让其产生好感,对品牌和产品功能认同,进而进入消费者的购买清单里,最终产生购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累积,比如刷屏的一镜到底长图就是一种手段,而百雀羚在过去几年也持续做了很多创意化的数字营销案例,不断尝试与年轻消费者沟通,甚至引起共鸣,如果没有之前的99个案例,肯定没有这次的刷屏。所以说,刷屏存在着偶然,但我们应该看到背后更多的努力和坚持,“1931”背后或许就是无数次“发现百雀羚”的坚持。 说实话,通过这次长达一周的讨论事件,大叔对百雀羚这个品牌有了好感,因为在遭受如过山车一般地从天堂到地狱的非议,显得十分理性,并没有急匆匆地回应什么。 还是那句话,公关最核心的价值不是选择说什么,而是选择不说什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