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在最近的一篇关于深圳三和市场的调查报道中,记者描述出了一番远离大众视野和想象的关于网络游戏的场景。在这里的边缘人群和低收入群体,一旦拿到零星的报酬就会立即坐进网吧里去打游戏,引用文中的描述就是,「很多身上只有10块钱的人会把一半钱投进去。」 这种行为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贫穷的本质》一书中的陈述,一个极度贫困的受访家庭在拿到补贴的那一天,男主人并没有去采购更多食物或药品,而是去买了一台二手的电视机。书中说,印度贫困地域近年来的食品消费并没有随着收入上升而增加,尽管他们营养不良的比例始终居高不下。 包括《贫穷的本质》在内,很多聚焦于贫困话题的文章都曾经指出,认为贫困人群在收入提高时会去购买更多食物,或者他们可以借助收入的上升迅速摆脱贫困,都是富足阶层过于一厢情愿的想象。因为坐在星巴克享受4G网络和WiFi的人们,看不见也无法理解沙发卡座背后那些阴暗角落里的黑暗。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依旧有8亿以上的极端贫困人口,这些人的每日可支配收入不足1.25美元。尽管这个数据和20年前相比有着很大的改善,但是依旧让人无法忽视,而且更多的调查数据指出脱离极度贫困线也并不意味着能过上好日子。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指出,「世界上约有30%的穷人,atv,他们只占有世界上2%的收入。」这些最底层的劳动者,往往面临最恶劣的劳动环境,和几乎为零的社会保障。 而这样的群体,atv,按照「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来看,恰恰是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中,最容易被抛弃和沦为「无价值群体」的人。这样的声音在学界和文艺作品都中屡见不鲜,大量的贫困人口在外星殖民的过程中被抛弃,更严重的贫富差距在未来世界里重新拉出鲜明的阶层。 △ 很多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对人类造成逆向淘汰 在人类历史的车轮中,始终充斥着以「科技」为名的碾压和推动力。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说始终有着双刃剑般的意义,一方面在宏观的角度科技一次次飞跃带来了社会整体的提升,就算是最吊车尾的群体也能够享受到其中恩泽。另一方面来说,新的科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永远都会让劳动者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此,就像「硅谷」能够给出的缩影——在创造出了全球最知名最庞大的富豪群体的地方,紧邻着全美最大的流浪汉聚集区。 然而幸运的是,身在浪潮之中的科技企业却并没有回避自己的能力所可以承载的责任。每一年湾区的科技企业都会为旧金山的贫困问题做出一些贡献,例如2014年包括微软、苹果、Dropbox、谷歌、LinkedIn等在内的20家科技企业筹款1000万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于为旧金山的贫困人口提供教育、工作和住房支持等工作。 与此同时这些科技企业也不约而同致力于践行其企业社会责任,Google在2016年的时候开始为美国所有保障性住房的住户提供免费网络,同年它还开启了在印度火车站部署免费WiFi热点的工作。也是在去年,Facebook宣布了一个名为OpenCellular的计划,意在为全球偏远地区提供网络服务。而微软的YouthSpark计划,则致力于为全球的年轻人提供教育中的科技帮扶。 在中国,腾讯推出了腾讯公益产品并联合很多公司发起了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微信团队也曾发起“为盲胞读书”的公益项目,通过微信互助平台来录制有声内容,创作有声书籍。在普惠金融方面,腾讯所参股的微众银行推出的微粒贷产品还专门为聋哑人设计了贷款的途径。等等,不一而足。 和以往的诸次科技革命不同,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这一次科技革命,呈现出了颠覆知识分配体系以及信息沟通渠道为核心的特色。它将信息变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并且将它的分配形式进行了重塑,也正是这一威力巨大的特征让学者们诟病,认为科技正在制造社会中的断层——贫困阶级面对比以往更可怕的机会差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