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亚马逊推出新设备Echo Show,而新款Echo配有7英寸屏幕,当用户用语音提问时屏幕会显示答案,新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打电话。有业内人士认为,Echo Show安装了7英寸触摸屏,我们可以用它辅助语音购物,可以观看视频,查看天气预报、歌词和照片,检查婴儿监控设备,查看安全摄像头捕捉的信息。它是Echo发展的必然。 苹果全球营销副总裁菲尔·席勒不久前嘲笑亚马逊 Echo ,认为echo等专用智能语音设备缺乏显示屏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妨碍。 亚马逊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不依赖手机的亚马逊 Echo的想象空间与差异化的竞争力存在于,在当前无所不在的屏幕时代,它要引领的是无屏化趋势。让双手与眼镜摆脱被屏幕的控制,才是Echo的杀伤力所在。而智能音响作为物联网时代人机交互的新方式,语音交互在未来控制端有希望带出一个新的潮流风向。而一旦加上触控屏之后,智能音响可能会逐步走入平庸。 触控屏是一记昏招:亚马逊忘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无屏幕的语音交互 亚马逊Echo的优势是远程语音控制能力,通过Echo进行语音购物、歌曲点播、常识咨询、预定快餐、叫车服务、闹钟与定时,天气、交通状况咨询、银行账单查询等丰富功能,即你在房间的任意位置走动讲话,Echo 都能听到继而执行相应的任务。这种方式摆脱了双手,如果加上触摸屏这意味着人们需要跟音响呆在一起,经常要去触屏,如果用户已经习惯了用语音和一个设备「交流」,命令它做事情,添加一个屏幕让这台设备的性质与用户操作习惯都会扭转过来,亚马逊也硬生生将一个很酷的音响变成了平板电脑。 首先,如果触屏交互未来能解决大多数语音所不能解决与操作的功能,语音就显得鸡肋了。所以我们看到Siri功能在手机上操作就很鸡肋。亚马逊推出触屏与语音结合的Echo,按照当前依然占据主流的用户触屏习惯,触屏方式很可能在亚马逊音响的操控模式中喧兵夺主,硬生生将亚马逊培育起来的语音操控的用户习惯再次扳回到触屏,而亚马逊忘记了语音交互才是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前的亚马逊echo也依赖语音交互的模式俘获了市场。根据市场咨询公司eMarketer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美国语音智能音响用户约70.6%使用的是亚马逊产品,远远领先于谷歌,谷歌只占了23.8%,其它企业合计占有5.6%的市场,这些企业包括LG、哈曼-卡顿、联想等。 数据背后的本质是,亚马逊不依赖于手机不依赖于屏幕触控通过语音交互在消费群体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智能家居的生活习惯,这种不触屏的用户习惯摆脱了苹果触控为核心操作的模式。 苹果赋予现代年轻人的是触摸为核心的体验模式,这培育出来的用户习惯是,用户看到一个平面,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可以通过触摸来进行交互。那么亚马逊的智能音箱要做的是以“语音”来改变用户触控交互的习惯,即让用户看到一个音响,下意识的用语音操控。 亚马逊Echo做了五年,研发出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用于远场识别的麦克风阵列。而亚马逊的Echo是远场语音的成功典范。而Echo逐步解决了远距和重噪环境下的语音识别问题,将声学设计、无线技术、语音识别、远场拾音、语义分析等众多技术融合在一起。构建了Alexa的原理:将人们的语音转换成文本,然后系统会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理解文本。并优化语音识别的反应时间。杰夫·贝佐斯也将曾经echo的反应时间从2.5秒到3秒控制到了1.5秒,也就是说,亚马逊在语音交互技术上构建了越来越深的壁垒。 亚马逊echo原来的路线走下来,培育出来的用户习惯是,用户直接通过语音交互,解放双手只需要口头描述和需求表达即可,音响是一个没有用到他就会安安静静的躺在那儿的家居用品,一旦带上触控屏,人们会逐步习惯性的触屏来操控音响而逐步减少了语音表达,这让用户口手并用,步骤与操控变得复杂,本质上并没有提升交互效率与体验,强行加一个屏幕操作反而是一种负担。Echo当前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习惯了语音控制交互方式,而亚马逊目前所做的则恰恰将用户从语音交互模式再打回触屏模式。 亚马逊echo配触摸屏,j2直播,也源于对于竞争对手追赶的焦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